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西南油气田公司院士工作站专题项目启动会在成都召开

打造“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品牌

本报讯 (记者 韩超 特约记者 程丹 通讯员 文雯)探源天然气工业文明历史,书写能源保供新时代答卷。3月23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发展史研究——文明探源与文化传承”项目启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的院士、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天然气工业发源地的文明探源和文化传承,为实现文化自信、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由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主持。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雍锐致欢迎辞。

院士胡文瑞、卢春房、罗平亚、 苏义脑、赵文智、唐立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马新华、中国石油西非公司原总经理王俊仁、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新东、西南油气田公司原副总经理冉隆辉、东北石油大学副校长石颖、北京盛世唐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枝桦,川庆钻探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雪岗,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宝军,西南油气田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文龙出席启动会。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发展史研究”项目揭示天然气工业如何从四川盆地起步,逐步成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不仅是对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对天然气工业文明探源与文化传承的深入挖掘。项目以独特视角,独具创意的联合研究方式,从井史、技术史、产量史、文化史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精神根脉,首次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发展史与企业文化传承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最终拟采用年表形式呈现天然气工业发展成果,为公司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品牌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启动会上,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了项目立项背景、实施方案和研究思路,就项目的框架、内容、路径,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院士、专家针对项目具体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明确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增强信心和动力。

何骁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对各位院士、专家、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何骁指出,在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时期,在四川盆地加快推进中国“气大庆”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产量和效益的提升,更需要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院士们亲临指导,多位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积极参与,众多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让“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发展史研究——文明探源与文化传承”项目策划落地,为项目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何骁强调,开展中国天然气工业起源发展和文化史研究,对于加快推进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天然气文化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把文明探源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把回顾历史与展望未来有机结合,让我们对建成国家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充满信心。

何骁期待,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形成一套服务全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文化成果,为今后中国天然气工业的持续推进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个项目,全面提升西南油气田公司的科技创新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全面建成全国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蓄势聚力。通过这个项目,讲好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的奋斗、发展故事,呈现西南油气田公司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取得的成果,传承四川盆地几代石油人留下的精神文化血脉,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保障民生需求、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 2024-03-26 韩超 程丹 文雯 西南油气田公司院士工作站专题项目启动会在成都召开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854.html 1 打造“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