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蒋剑
“三八”节前夕,乍暖还寒的长江南畔传来朗朗书声。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热闹非凡,座无虚席,一场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随着现场挥墨长卷的徐徐展开,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而此次活动负责人李羽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两月前接到承办活动的通知时,李羽即将告别职业生涯。28年与气田朝夕相伴,她见证了重庆气矿的上产、稳产和转型,参与气田科学开发和勘探部署、气矿展厅设计等工作。对待每一项工作,她只愿不负心中那分执着和热爱。
从开发到勘探 一坚守就是23年
主攻方向:勘探、开发前线
特征:勘探“七元老”之一
一句话:“除了周一能看到我,其余时间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1996年,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羽,作为学校第一个跨系攻读的研究生,跟随爱人来到原川东开发公司,成为当时第一个女研究生。
然而,这一坚守,就是23年。
经历短暂的实习后,勘探开发双专业毕业的李羽就参与编制了油气田开发方案。随着企业勘探工作向川东北部地区转移,2003年,重庆气矿成立勘探部,她有幸成为“七元老”之一。
彼时的重庆气矿正处于快速上产期,需要大量的井位支撑,滚动勘探与勘探并行,李羽边学边干。
2004年,重庆气矿组织实施寨沟湾潜伏构造南段部署开发评价工作,打了两个井眼都没收获。当时的二维地震资料已经无法解释地下构造形态,当大家决定放弃的时候,李羽尝试着首次使用多方位VSP技术探索寨沟3井井区构造难题,结合VSP-CDP转换剖面及模型高点位置的认识,再次提出第二次侧钻目标。建议被采纳并实施后,寨沟3井最终获日产气129万方。
2005年,李羽牵头实施了高峰场三维地震勘探,意味着重庆气矿拥有了第一块数字三维地震区块。随着三维地震覆盖面的拓宽和处理解释技术的进步,在摸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川东特色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此后,从高陡复杂构造处理解释技术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一口口百万气井应运而生。
“当时人手少、工作量大,除了周一能看到我,其余时间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李羽提起当年的时光,回忆中透露着骄傲,还有些许遗憾,“熬夜加班成为常态,孩子打小就是不同保姆带大的,然后自由生长。”
随着工作岗位调整,李羽还接手了矿权和储量管理。为保护矿权不流失,她硬是把国土资源部人员请到现场,用最擅长的口才解释了气矿在保护生态上做出的努力,保住了气矿大批矿权。
2017年,李羽竞聘为地质勘探科副科长。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此后,她的角色发生了180度转变。
从生产到群团 一转变就是180度
主攻方向:党群大后方
特征:跳出舒适圈
一句话:“问他信我不?他非常肯定地说信。”
2019年,毫无征兆的一纸调令把李羽从勘探前线调入党群后方。经过简单的工作交接和心态调整,跳出舒适圈的她慢慢适应了从跟事打交道到跟人打交道的节奏和环境。
理科的逻辑思维加上多年综合大型汇报材料编写,让李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加上她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第一次带队参加青年岗位讲述时就试着帮助年轻选手改稿子。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但是看着小伙子这么好的条件,觉得挺可惜。”李羽说道。她不放心参赛选手的稿子,“问他信我不?他非常肯定地说信。”于是,李羽夜里12点爬起来改到凌晨2点,因为一句信任,又为好几个参赛选手修改了稿件。这次比赛,重庆气矿拿了两个一等奖,她也收获了好多小伙伴。
而分管企业文化的李羽又接到了一个此前从未经历过的项目——展厅建设。
理清思路后,李羽把川东气田的勘探开发史从头梳理了一遍。“光杆司令”的她一边收集整理资料,一边组建团队,从厚重的历史资料里找到“1924年李四光深入三峡地区进行地质普查”,以此为序开启川东气田近百年勘探开发的壮阔篇章。至此,以“百年交响·气聚巴渝”为主题的展厅在李羽及团队一遍一遍的对接、修改、提炼下,初见雏形。
“电话沟通太麻烦,我就到广告公司去对接,拉着他们加班,把设计员全熬跑了。”一句带着戏谑的话语,背后却是她无数的付出,更是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展厅建设到一半,李羽继续带着这个任务开启了她的下一个职业旅程。
从文化到女工 一遇见就要说再见
主攻方向:服务女职工
特征:开启“话包子”模式
一句话:“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女职工,从她们身上学会了爱生活也爱自己。”
2020年11月,李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3次转变,担任重庆气矿女工委副主任。
“搞勘探的时候,我就是个女汉子,大家都叫我‘羽哥’。”自带幽默属性和亲和力的她,谈及改变却带着一丝柔美。“后来,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女职工,从她们身上学会了爱生活也爱自己。”李羽说道。
此时,刚好遭遇疫情,孩子在国外上大学,爱人在土库曼斯坦肩负重任,独自在家的她没有被孤单的情绪浸染,养花、健身、摄影等爱好好像把她拉回了大学时的那个文艺青年。
李羽平衡着工作和生活,把女职工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
与员工打交道的机会增多,李羽“话包子”特性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到基层和员工聊天,会给他们传递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他们很愿意和我聊,有的还当场赋诗一首。”
到基层开展帮扶工作时,李羽还会帮助大家想办法,改变生活现状。在李羽的办公室,挂着一面从未在党群部出现过的锦旗,上面写着“雪中送炭,冬里暖阳;帮扶助学,大爱无疆”。
增加职工大病互助保障计划、开设职工子女暑期托管托育活动、组织“爱心助力特殊儿童”公益活动……每一项工作都饱含李羽百分百的热情,收获的是认可、信任和情谊。
李羽的人生在最美的时刻遇见美好的事和人,可此刻却即将说再见。
谈及梦想和遗憾,李羽说:“只要脚步不停,梦想和目标都会实现,不被岁月抹去激情,不被年龄定义人生。纵有期待和不舍都要告别,在生命任何阶段都应该喜欢并享受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