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廖勇:工程建设一线尖兵

□杨晓亮

3月初的陕北黄土高原,春寒料峭、积雪初融。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由四川油建公司承建的绥德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现场却热火朝天。“去年大家辛苦了一年,剩下的工作量虽然不多,但仍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绥德项目部副经理廖勇一边检查阀门安装情况,一边做着记录。厚厚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工程开工以来的忙碌。

前不久,廖勇被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评为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这让他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今年再坚持两个月,一定要确保工程圆满竣工!”

“作为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就要带头往前冲”

20时,天已黑尽,项目部设置在施工现场的简易办公室灯火通明,廖勇的座位周围挤满了人。“乔队长,明天你们工艺1队的机组全部上管廊架;刘队长,明天电仪队要安装完所有压缩机的接地扁铁。”梳理完次日工作计划,廖勇匆匆扒拉两口晚饭,又走进了夜幕下的施工现场。这是去年5月的一幕,工程开工以来,廖勇几乎没有按时吃过一顿晚饭。

“3月5日开工新建一座年处理能力15亿方的天然气处理厂,当年6月30日必须主体完工,任务非常艰巨。”廖勇回忆,开工当天,看着除了黄土一无所有的施工现场,大家心里都没底。

“生产必须要先支棱起来,其他专业才能打开局面。作为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就要带头往前冲。”那段时间,廖勇天天待在工地上,指挥土建作业队修路、平场地,组织施工队伍、材料、机具进场。在各道工序的作业面相继打开后,廖勇又倒排工期,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并通过合理激励的方式,最大化发挥每名施工人员的力量。

处理厂建设进入施工高潮后,项目部在确保质量安全受控的前提下,采取分班倒、停人不停机等方式,高效推进生产建设,圆满完成当年6月30日工程主体完工的任务,并一度创下单月完成焊接量18000达因的好成绩。

“拿出军人的顽强意志,一切困难都不难了”

“我刚进公司时,是一名铆工。现在我干的这些工作,都是后来在工程中自己摸索着学的。”廖勇的电脑屏幕里,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平面图、曲线图以及各种报表。

廖勇曾是一名军人,3年军旅生涯磨炼出他吃苦耐劳的品质。2000年8月,廖勇转业来到四川油建公司容器制造厂。刚到车间,他专挑脏活累活干,跟在师傅身边搬设备、递工具,就为了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没几年,廖勇就成长为一名铆工班长,直到后来的车间主任、作业队长、项目副经理,廖勇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绥德天然气处理厂的压缩机厂房占地面积1539平方米,共使用195吨钢结构,是全厂最大的建筑,给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廖勇作为项目部最精通钢结构的管理人员,义不容辞担下这个重任。从最开始框架柱基础的浇筑,到最后一根屋顶钢梁的安装,廖勇白天坚守现场,晚上研究图纸,每天根据材料到货情况和队伍配置,调整分工部署,施工安排精确到每一名电焊工。

建设中的厂房成了廖勇的办公室,每一道焊缝、每一颗螺栓都是他精心核对后的“作品”。在他的带领下,压缩机厂房比计划提前5天建成,为下一道工序进场施工争取了充裕的时间。“只要拿出军人的顽强意志,一切困难都不难了。”廖勇说。

“我家两代‘油建人’,我对公司有深厚的感情”

在廖勇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刚转业时的照片:体形消瘦、脸庞白净,与眼前这位满脸风霜、皮肤黑红的“老廖”判若两人。青春岁月总让人无限眷恋,“我从小听着父亲在艰苦条件下奋斗拼搏的故事长大,他也曾是四川油建员工。”当说起父辈当年实干苦干的作风,廖勇一脸坚毅,“我从来到公司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向父辈看齐。”

廖勇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工作以后,他先后参加了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合同区域C厂、新疆轮南轻烃回收等工程的建设,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的地方总能看到廖勇。特别是绥德天然气处理厂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面临着技术力量紧缺、人手不足等难题。廖勇主动承担起土建、钢结构、轻板房等专业的技术工作。从材料计划到软件画图,从设计联络到技术交底,廖勇均按时保质完成,确保各项施工任务顺利推进。“我才40岁出头,多干点也没啥,这是为公司增效出一份力。因为我家两代‘油建人’,我对公司有深厚的感情。”廖勇说。

到四川油建公司24年来,廖勇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先后获评公司级、局级各项先进7次。当谈起这些荣誉,廖勇说:“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工作在一个平凡的岗位,没想过拿多少荣誉。对我来说,工程能圆满竣工,就是最好的回报。”

--> 2024-03-16 杨晓亮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758.html 1 廖勇:工程建设一线尖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