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析灿
张子江像往常那样,和杨远春去设备区巡检,然后回到厨房准备早餐,第一幕烟花就在晴空炸开。
杨远春被这突兀的声响吓了一跳,哪有大清早就放烟花的?这时,一连串的烟花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张子江在走廊上问着什么,“听不清!”杨远春扯着嗓子喊,太吵了。他们看见天空上几团散开的烟雾。
爆竹声一直持续到他们吃完早饭才结束,恢复静谧后,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火药味。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一只小猫,警惕地趴在车底下,显然被刚才的爆竹声吓坏了。
张子江跑回房里,拿出之前买的猫粮,小心翼翼地抓出一把放在地上,然后走开。小家伙也试探着往前走了几步,确定没有危险,便开始大快朵颐。一连几天,除了烟花爆竹的声响会吓得它四处躲藏,其余的时间,它都在这里慢悠悠地闲逛。杨远春用纸箱做了个猫窝,小猫却偏爱值班室里的沙发。
杨远春问:“这是谁家养的猫吗?”
张子江回答:“不像,如果是家养的猫,晚上它会自己回去。”
杨远春说:“要是一直不走,就把它给杨二爷吧。找个时间,我们请杨二爷来吃饭,把小猫也给他。”
八十好几的杨二爷是井站的老邻居,身子骨硬朗,口齿伶俐。他年轻时打过仗,退伍后回到村里当生产队长,在这一片颇有名望。平时,他一个人守着家,唯一的爱好就是种树——榕树、荔枝树、桂圆树,还有过道上的一排竹林,一大片绿把井站的生活区域包裹着,春夏两季花果飘香,秋冬风生树下,叶落满地。
杨二爷的老伴走了后,儿女平日也在城里,他就自己守着院子,养了一条黄狗。黄狗的任务是看住院子里的三轮车。大黄狗被他喂得膘肥体壮,于是格外尽职尽责,杨二爷喜欢骑车去镇上的茶馆,狗也在周围广交朋友。
有段时间,大黄狗尽责过头了,端坐在门前的路中央,见了摩托就要撵,龇牙咧嘴狂吠,后边还跟着几条狗紧追不舍,吓得车上的人直叫唤:“杨二爷,还不管管你的狗!”
杨二爷置若罔闻,照他的说法,这条狗很通人性,是那些人车速太快,大黄狗在提醒他们减速。不过大黄狗见了我们“红工衣”,倒还是比较老实的。
张子江和杨远春某天去找杨二爷,发现两只小猫在院子里上蹿下跳,都是两个月大。杨二爷说他买的3只,几天前送了一只出去。小猫非常活泼,几句话的工夫,已经在院子里追赶了好几圈,还好奇地打量着两个年轻人。
第二天,两只猫就结伴到生活区串门来了,一旁还有大黄狗护驾。小猫在门口直勾勾盯着里面看,就是不敢进来,张子江拿出一小块肉扔在门口。自此,两只猫每天清晨就来,晚上睡觉了才溜回去,为了招待好小猫,他们还买了一大袋猫粮。
半个月后,杨二爷来打听猫的下落。原来自己刚带回来的小猫,还没养熟就天天不着家,就因为一直在隔壁混吃混喝。见杨二爷抱着小猫回家,一同前来的大黄狗也歪着脑袋跟他回去。
时隔两日,其中一只小猫又过来讨食。张子江喂饱小馋猫,捧着它来到隔壁,“杨二爷,我来还猫了。”
杨二爷笑呵呵地端出一碗鱼干,小猫从张子江手里蹦出来,依偎在杨二爷的脚边。张子江问起另一只小猫,原来从昨天就不见了。
又过了几天,杨二爷第二次到小站门口找猫。这次他招呼都没打,只是嘴里不停唤着猫,四处打量,原来第3只小猫也不见了。张子江和杨远春都说没见着小猫来,杨二爷轻描淡写地说,“看到了告诉我一声。”
那天发生的事情对杨二爷似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他该给果树浇水还浇,该修剪枝叶继续修。只是两个年轻人开始纳闷,他们想了好几天,小猫应该是被人捉走了。老人买了3只小猫作伴,才一个月不到,如今全没了。自此每次途经杨二爷家门口,两人都会往院子里瞄几眼。里面却一直风平浪静,再也不见猫咪的踪影。
而眼前这只陌生的猫野性十足,正好能安慰失去小猫的杨二爷。
想不到第二天一早,猫咪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没来过。
张子江和杨远春商量,还要不要邀请杨二爷来吃饭。“还是该请,毕竟是老邻居。”下定决心后,他们一起去找杨二爷,发现老人院子里多了两辆小轿车,屋里正热闹着。大黄狗兴奋地跑出来,摇着尾巴舔杨远春的皮靴。张子江扭头,“走吧,回去了。”
晚上7时,张子江和杨远春吃着饭,忽然接到调度通知,各处的用气量还在增大,他们得去调压,满足客户用气需求。在回来的路上,一颗从远处腾空而起的烟花,照亮了小半片夜空,随后两朵、三朵,霎时间五彩缤纷地装点着天际。
杨远春望着绚丽闪烁的光彩,喃喃道:“真美啊。”后面的张子江取下安全帽,说:“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