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柔软的坚韧

□黄可欣

父亲曾在荣昌的井站上班。4岁以前,我们一家人都在那里生活。后来因我年纪到了要念书,家里决定举家搬往隆昌县城,在临河的一处小区买了房子。

沿河是高高的堤岸,一座座石桥横跨而过,我家便在两座石桥之间的一个巷子里,巷子外是成片的商铺,沿着小区楼房开设,十家有九家卖花。而紧挨我家小区大门的商铺,便是卖花的九家之外的那一家别的——小本经营,主打烟酒饮料、小吃零食。遥远记忆里,我大概是坐在一辆大车上往外张望,恰巧这家店的老板娘正站在自家的店门口,她那白皙而年轻的脸上扬起笑容,向我们打着招呼:“你们好呀,才搬来的呀?”

我家大人回应了她:“对啊,您好,您贵姓?”

那是我们见的第一面,于是我知道了她姓罗,我从此叫她罗阿姨。

罗阿姨常年留着一头齐颈短发,五官和脸都小而细致,笑起来有些碎碎的皱纹。打招呼的时候,她会交握着双手,双脚跺着地面,像冷时取暖那样,但她夏天也是这样的动作,我便知道这是她独有的习惯。只有坐在柜台前收拾杂物或者织毛衣的时候,她才高高扬一下脑袋,再轻轻点下头,轻快地冲人“嘿”上一声,若是这人买着菜,便加一句:“买菜回来呀?今天吃得好啊。”若是这人带着孩儿,便说一句:“接娃放学呢?这孩儿又长高了。”

此时大人便都回一句:“好呀,生意好呀。”然后匆匆而过。她也习惯如此,只接着做自己的事情,脸上依旧挂着浅浅的笑容,让人知道她心情不错,也让人感觉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

大抵每个小孩都有一处家以外的地方可去——那是大人找不见你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地方。随着和罗阿姨越来越熟,她的小店便充当了这样的角色:我买零食会来这里,替家里买点零碎时也会来这里,若是放了学大人还没回家,更会被罗阿姨安排到柜台后面写作业。

我一边写着,她一边琐碎地关心我的学习情况:“最近是不是要期末考试啦?”“上次考了多少分呀?”

得知我考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她就会由衷地称赞:“哎哟!真厉害。”有时,店里客人多,她便一边热情招呼一边指挥我:“乖乖,你帮阿姨拿一下你左手边那个长长的盒子里的零钱……”

岁月流转,我按部就班地读到了高中毕业。直到我离开家去别的城市求学前,小店和罗阿姨一直是我求学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每天她老远看见我就向我扬头、唤我名字的身影,现在都历历在目。罗阿姨和她的小店在时光里浸了又浸,早已成了嵌合在我记忆拼图里最生动的一部分,我从未想过她有一天会突然离开,离开这个小巷,离开我的年少时光。

还记得我考上大学时,她的孙女刚上幼儿园。看见我考上了一本大学,罗阿姨兴奋地和我奶奶说:“我也要像你这样,把我孙女培养成大学生。”那时,她的短发已然渐渐花白,脸上的皱纹更多了,周围的孩子不再叫她罗阿姨,而是叫她罗婆婆了。可是还没等到她的孙女小学毕业,她的丈夫便去世,儿子也生了癔症、离了婚,家里就剩她和孙女了。由于给儿子看病欠下一大笔债务,她的生活难以为继,只能卖了店铺,带着孙女回了老家,后面的事便少有人知了。我上班之后,偶尔回家时还要向奶奶打听一两句关于罗阿姨的下落,可渐渐地不再有她的消息。我于是又想起她松快明朗的笑容,无法想象她此时是什么光景。

如今,罗阿姨的小店几经易主,已成了一间精装修的花店。再经过罗阿姨曾守着的那方天地时,入目只有一片浓雾般的绿,星星点点的花色缀于其中,看不真切,可我总忘不掉罗阿姨的笑容,曾那般温暖过我的成长岁月。

--> 2024-03-09 黄可欣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686.html 1 柔软的坚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