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丁会 通讯员 李春)截至2月28日,重庆气矿应急抢险维修大队业务调整一年,该队将区域内应急抢维业务从15项拓展至23项,建成重庆、长寿、万州三个区域工作点,形成1小时应急抢维服务圈,以专业高效的精准服务强势出圈。
去年初,应急抢险维修大队按照重庆气矿“三定”方案,成立了“三办四中队”,负责气矿所属单位的应急抢险、日常维护维修、区域内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抢险维修培训工作。同时还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应急抢险运维管理中心指导下,参与区域间重大应急抢险协作任务。
“遇到突发情况,我们只需要给抢维大队打一个电话,他们在1小时之内就能到现场,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这是一年来,基层一线对抢维大队的一致好评。
好口碑的背后,是重庆气矿把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建立统一高效的标准化应急抢险队伍,全力护航气矿近600座生产场站、5000多公里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
为了打造1小时应急抢维服务圈,大队按照“集约化统筹管理、片区化就近实施”模式,分别在重庆、长寿和万州三个区域设立工作点,以“自主、自主+外委、外委”三种实施方式开展各项业务,分别服务不同区域的生产单位。
在有序推进检维修和油气井测试的基础上,大队充分发挥技术干部能力,通过持续学习、培训、实操,形成井口、管道缺陷修复等7张特色业务名片,切实为一线单位减负。
按照“专业化、共享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大队完成电动执行机构维修工作室、课题攻关工作室建设,推进抢维修培训基地建设,将现有电动执行机构、关键阀门等业务做专做实。通过三种实施方式,不断夯实电动阀维护、安全阀调校、管道消磁等基础业务,积极参与页岩气开发建设与水、电、信故障处置。
大到项目管理、小到故障处理,桩桩件件不胜枚举。去年以来,为探索应急抢险一体化管理模式,大队组织专家团队建立安全阀校验、气动注脂枪操作等应急设备操作规程68项;修订审核井口装置维护等3项;完成93台增压机组的日常巡检、半年保、年保工作;完成265井次压力梯度油气井测试;统筹组织开展23个项目管理工作。
其间,按照“一单化”抢险机制,在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大队迅速组织精兵强将赶赴现场,先后为万州末站球阀平衡管泄漏等突发情况实施应急抢险,把各类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去年,应急抢险维修大队通过自主实施等措施降本和跨单位服务增效,圆满完成提质增效年度目标的104.16%,以精准服务护航生产安全的同时,为大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效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