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下旬,长庆固井公司延安高沟口生产基地EISC调试完毕,正式投入运行。这是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实施数字赋能战略,稳步推进“1+1+5”EISC建设计划,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长庆固井公司加入数智化浪潮,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转型固井作业场景的标杆企业。
面对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长庆固井公司凭借良好的口碑、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技术,围绕创新、数字化转型方向重拳出击,寻求市场和工作量突破。 “11113”是该公司打造的数字化“大家庭”。通过一个以数据资产库为核心的网络大总管,实现数字化固井作业现场与生产组织、技术质量、装备管理、安全监管等业务交互融合,形成固井作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去年,该公司加强与钻采院沟通协作,多次前往广汉、成都进行集中办公,在争取人员力量和一体化开发上压茬推进,建设信息化重点项目11个。
“仅去年,我们的一键式水泥车、移动数字化指挥中心、自动供水装置就达到了‘6+2+50’的数字配套模式。车载数据采集器应用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实时查看。与此同时,防爆手持终端、智能岗前检测一体机等得到匹配适用,将车辆、人、环境等与网络相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谈及数字物联的好处,该公司信息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张建新介绍道。
让数字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源于长庆固井公司近年来对于利用数字化做好固井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视。随着多频次数智化推进会的召开,目前该公司已完成5项重点转型成果,实现了各环节的资源共享和高效协作,生产组织效率大幅提升25%。
走进长庆固井公司EISC数字化指挥中心,质量安全环保监督站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数字大屏,屏幕显示GJ23217队正在靖边生产区域开展施工作业。这是一支拥有“最强大脑”的战队,他们比拼的不是记忆和速算,而是在固井领域的操作自动化、施工流程化、管理数智化、决策智能化。与其同时期成为“数字战队”的还有GJ12220队、GJ12221队,建设数字化固井中队使得目前固井车辆的转井率提升了8%,平均每井次减少人工工作量4小时以上,在减少决策时间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固井效率。
“在EISC建设初期,为统一内部对新概念、新技术的认知,我们邀请了钻采院等兄弟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技术支撑,我们的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不断学习并进行实践。”该公司信息中心冯柏荣回忆。目前,在川庆钻探公司的联合推动下,长庆固井公司数智化建设向着快车道迈进,下一步EISC固井模块将上线2.0版本,新建井筒全生命周期固井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等系统功能,把固井的数字模块融入大集中ERP的行列。(焦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