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设备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井下作业公司员工方福君经历的每一个岗位都与特种设备密不可分。从最初在钻井现场实习,通过观察齿轮咬合情况,就能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修理好“停工”的内燃机;到后来在液氮作业现场,细致观摩外国服务方液氮泵车出口端管线连接形式和角度,理解泵注产生的冲击的分解逻辑,从而提出液氮作业现场管线连接优化方案;再到2012年成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以革新服务现场,累计完成21项专利,解决7项集团级现场难题攻关,这是方福君与设备对话结果的一次次外化。
在这些对话中,他需要无比熟悉设备原理、结构,清楚地知道哪个配件在设备哪个位置?怎么运转?再通过观察、思考,才能找到对话的要点,完成对现实的关照。
“组织的几乎每次入场培训、技能竞赛备战等大型培训,我们都会专门设置课时来讲解设备原理,并叮嘱学员养成翻阅设备手册的习惯。我们的工作离不开设备,只有越熟悉设备才越能发挥价值。”有着30年工作习惯的方福君总希望学员也能从熟悉设备中获益,把这份对设备的钻研传承下去。
在他的办公室,总是整齐收纳着数十本设备手册。井下作业公司特种设备类别多、型号多,还历经了从进口设备到国产设备的发展变迁,方福君需要熟悉不同设备的差异,才能在设备迭代升级中看到与设备打交道的技能人员下一步培养、发展的方向。
对话代码
就像文字有象形文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一样,随着与设备对话的深入,方福君的对话领域也从最基本的液压系统、电路系统逐渐扩展到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软件交互,甚至人工智能干预。这是设备发展的趋势,也是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2020年,方福君通过自学VB.NET编程语言,完成了第一次与代码的对话。他将连续油管疲劳数学模型转化为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数据模拟计算的连续油管疲劳管理软件,通过现场检验,该软件计算能力达到国外同行软件的3倍,计算精度与业界公认最高水准的Cerberus软件契合度超过90%,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被四川省石油协会认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针对页岩气工厂化压裂连续油管钻磨高频度、高风险的安全、高效作业需要,方福君再次自主开发出连续油管钻磨卡钻预警系统,能够实时跟踪作业关键数据,对钻磨过程中出现的连续油管异常卡钻进行安全预警。
连续2次完成领先国内的连续油管作业不同精细领域软件的自主开发,实现连续油管作业安全性的数字赋能,是方福君与设备更加深入的对话。
而更令他在意的是,通过新软件可以模拟生成井身结构、桥塞位置,辅助现场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井底作业状况,通过代码将他对设备工艺的理解、思考结果完成具象化表达,让对话不再止于他一人。
对话后辈
对于石油人来说,除了设备,还有一个密不可分的是徒弟。方福君带过的徒弟数不胜数,特别是2020年成立由他领衔的“方福君井下作业技能工作室”后,徒弟们越来越多,成长也越来越快。
问及对后辈的期望,方福君总是说“我把该教的都教给他们了”,而选择怎样的奋斗之路他并不会有太多干预,“平凡人生是一种幸福,钻研发明也是一种幸福。”
在2023年9月举办的集团公司第二届技术技能大赛井下作业工(连续油管专业)竞赛中,川庆钻探公司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双双摘金。方福君所在的连续油管队伍在历经全国最早引进连续油管设备、最早成立连续油管专业化公司的45年发展积淀后,依旧执专业能力之牛耳,这让他喜闻乐见。
然而面对徒弟李彦博在比赛中铩羽而归后的迷茫、困厄时,方福君却“放任”年轻人拥有适当任性的权利,“不想参加就不参加。”他说,等状态回来了再去拼搏。
这是属于方福君的师徒温情,他知道这个坐在他对面、相差近20岁的小徒弟有着和他一样的细致、耐心,能对着一个温度传感器研究一整天,他相信这种热爱会滋养徒弟漫长的职业生涯。
人生路很长。对话后辈,方福君觉得,不负热爱,不悔当下,就好。(刘玉 任思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