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梁庆沙
1月24日一早,成都主城区飘起片片雪花,当市民在朋友圈纷纷“云赏雪”的时候,位于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的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站内,站长陈英穿上厚厚的红工衣,与值班员走进工艺区,开展日常巡检工作。
成都输气站主要为成都市三环以内主城区民用、工业用户供应天然气,是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作业区居民用户最多的一个站。在降雪后,成都输气站瞬时流量较降雪前飙升40%。
陈英介绍:“下雪天气温低,用户用气需求增大,工况出现变化,极易造成设备元件故障,也可能造成仪表导压管接头松动等,存在天然气泄漏风险。我们加密巡检频次,查看关键环节部位,复核管道运行数据,确保站场平稳运行。”
这是成都市主城区今年迎来的第一场雪,而成都周边的温江、龙泉等地早在几天前就开始飘起零星雪花。为成都、资阳、简阳等地输供气的成都输气作业区有条不紊开展天然气保供工作。该作业区负责人王小丹介绍,去年入冬以来,作业区严格执行保供方案,加密调压阀及伴热带等关键设备设施的巡检频次,加强进出站管道、调压阀前后等压力数据监控,防范因低温造成冰堵,影响下游供气。
“其实我们早在去年3月就开始筹备本轮冬春保供工作了。通过与中石化、成都燃气和华油公司等上下游单位,以及地方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建立周期性沟通协调机制,去年开展配合用户接管等适应性改造工程9项,及时解决保供瓶颈。”王小丹介绍,“去年还偶尔接到天然气公司反映部分管网末端小区用户家里气小,热水器点不燃。今年冬天一个电话都没接到。”
据了解,成都输气作业区冬春用气高峰期供气量较夏季日供气量提高37.5%。在成都主城区迎来普遍降雪的当天,供气量比夏季飙升68.8%,为历年最高。
冬春保供不在一时而在平时。担负川渝地区及全国冬春天然气保供的西南油气田公司发挥天然气产运储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打通上下游关键环节。在去年冬季来临前,就完成了净化厂检修工作,确保保供期间设备满负荷运行。加强上产重点区块的气井日常维护,落实老气田老井产能维护、措施增产,做好新井投产计划,加快推动产能变产量。同时加强用户协调,落实管网运行,确保冬春保供期间天然气产得出、输得畅、供得足。
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上产的主力区块,天府气田致密气因生产潜力大、新投产井多,成为公司近年来天然气产量新的增长点。川中油气矿射洪采油气作业区秋林集气总站于2021年11月全面建成投运,汇集公司最早开发的致密油气沙溪庙组秋林16井区20余口致密气井来气。
1月23日晚,秋林集气总站所在的绵阳三台地区突降大雪。中心站副站长陈鸿儒立即组织值班人员到生产装置区查看流量计、液位计、引压管等关键环节的运行情况。他说:“与常规气相比,致密气生产多了浅冷脱水脱烃、段塞流除液防砂等工艺,一旦温度降低、大雪覆盖,容易造成冰堵冻堵,会影响井口产气量,严重时还会造成停产。”1月初以来,川中地区迎来多轮降温,雨夹雪天气频发。秋林集气总站时刻关注井口到集气站的管网压力情况,加密现场巡检,重点关注乙二醇再生回收、井口出砂等工艺流程关键环节,防止因低温造成溶液质量不合格、管网冻堵,影响生产。
位于重庆华蓥山深处的西南地区最大天然气“粮仓”相国寺储气库于去年10月完成第十一周期注气工作,在国内率先实现安全提压全面达容,“盆满钵满”为采气调峰做好气源储备,并于11月投运国内首套1000万方天然气三甘醇撬装脱水装置,调峰能力再升级。
相国寺集注站由于地处山顶,海拔较高,早在1月21日晚就飘起了漫天雪花,装置区一片银装素裹。集注站副站长周俊池与同事们一道开展隐患排查、管道防冻、设备维保工作,确保大气量生产期间,储气库安全、平稳、高效、优化运行。周俊池介绍:“天气寒冷,生产设备设施负荷较重,管道易冻堵、地面结冰,给日常巡检和上下山交通带来不便。我们强化冬季‘八防’管理,密切监控脱水装置运行参数,加强产品气质量监控管理。并盯住风险、盯到现场、盯紧人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保供工作有序开展。”
据悉,在本轮冬春保供期,相国寺储气库20余口采气井开井生产,持续8天保持高峰采气量。
天气寒冷,居民用气量增长的同时,用电量也有所增加。入冬以来,为重庆主网调峰供电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也开启燃气发电机组,为重庆市民“保电”送温暖。该厂用于发电的天然气来自重庆气矿。重庆气矿市场营销部钱晨介绍:“我们与华能两江公司形成提前一天衔接、滚动组织资源、当天保供到位的供气机制,并统筹生产运行高效协作,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
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生产运行部相关人员介绍,自去年11月冬春保供工作启动以来,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同时制定了多种措施,应对冬供期间川渝地区经历的多轮降温降雨以及大风降雪等极寒天气,为天然气平稳输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