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杨帆:坚守在攻坚上产前沿阵地

□ 特约记者 王涛

新年前,西南油气田公司第四届“十佳百优”班组长选拔活动落下帷幕,川中油气矿仪陇采油气作业区角探1井站长杨帆脱颖而出,获得十佳班组长殊荣。

从龙岗高含硫气田到茅口组超高压井站,杨帆始终坚守在条件最艰苦、工作量最大的前沿阵地。从2013年首次获得百优班组长到2023年进入十佳行列,杨帆表示,一路走来,有幸与企业大发展同频共振。

请战

在上产新区中锤炼本领

角探1井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风险探井,集多种新设备、新工艺为一体。其中,高压络合铁脱硫装置是公司首次采用。此外,该井关井压力高达113兆帕,是四川盆地天然气井压力之最,其管理风险、难度可见一斑。

重要的站场必须有精兵强将驻守。2022年6月,杨帆主动请缨担任该井站长。

请战的底气除了有长期在高含硫气田值守的经验,还有敢于挑战、勤于更新知识技术的能力。杨帆边干边学,向现场蹲点的技术干部学,向前期值守的井站同事学,向技服单位值班人员学,逐一攻克角探1井新工艺、新设备的驾驭难关。而设备、装置故障等突发状况也成为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技能达标测试的“考题”,应急处置程序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固化,并被大家熟练掌握。

角探1井投运以来,先后突遇市电闪停、脱硫装置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杨帆和班组员工迅速有序开展降产、放空等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井控安全,并在整改完成后及时复产,把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攻坚

在解决难题中体现成色

角探1井是茅口组开发新阵地,也是攻坚主战场。试采初期,角探1井日产水量达200方,而此时又是新井试采调压、调产工作量最大的时候,装车转水工作人手不足。如何保障气田水拉运成为杨帆遭遇的首个攻坚战。

考验党员的时候到了。杨帆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动员中心井站支部党员组建“党员冲锋队”,负责角探1井气田水装车拉运。但那段时间正值持续40℃的高温天气,每天装运气田水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我们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党员陈小平是冲锋队的一员,他调侃道,“我们经过了‘烤验’,纯度更高。”

角探1井脱硫撬冷却水循环介质采用的脱盐水制作成本高,在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工业废水。结合实际工况,优化工艺,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杨帆的又一攻坚课题。 在仪陇采油气作业区统筹下,杨帆对脱硫装置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用“自来水+除垢剂”代替脱盐水的建议措施。而这一项措施经过试验取得成功,每月可减少产生废水210方,节约污水处理费3.8万元。

创新

在现场管理中彰显活力

角探1井具有高压、含硫特征和多种工艺并存的复杂性,把现场安全管理规定落实落地是关键。

杨帆深谙此道,一方面组织班组员工严格执行各项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卡,确保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另一方面加强与脱硫、电力、井控等运维人员对接,整改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各生产环节和管理区块无缝衔接,运维保障到位。

角探1井脱硫装置采取外委专业公司运维管理方式,杨帆按照“同标同管”原则,每周组织运维人员与班组员工一道开展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背戴、心肺复苏救助等技能比武,通过“学、干、练、比”结合,促进外委运维人员安全能力快速提升。

杨帆还在班组管理中大胆创新,组织开展工作技能与质量展示活动。“通过相互交流、 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增强了我们比技能、比管理的信心和动力。”井站员工汪祥对此举赞不绝口。

引导

在演讲培训中赢得喝彩

去年6月,角探1井脱硫装置扩容工程启动,杨帆当仁不让,成为团队的急先锋。

“杨站长是个出色的‘演说家’。”李俊叶介绍道。扩容工程启动后,杨帆针对现场施工和井站生产交叉管控复杂的情况,梳理总结角探1井管控要素和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经历,收集、整理了一线班组自主管理和攻坚克难的故事作动员演讲,带领班组员工为扩容项目按期建成和顺利投运保驾护航。

杨帆能说会讲、敢抓善管,曾在首届中石油培训(学习)项目设计大赛中斩获“铁人奖”一等奖,而这个荣誉也激励杨帆把“讲堂”搬进了生产现场。他坦言:“不但要自己干好,还要带动班组员工一起干好。”

去年年底前,角探1井进入双装置运行阶段,日产量从35万方提升至65万方。与此同时,由杨帆参与编写的《角探1井应知应会100问》新鲜出炉。“角探1井区茅口组勘探开发形势喜人,我们井站必须要担负起新井上产人员的培训任务。”杨帆表示,重任在肩,要继续坚守在攻坚上产的前沿阵地。

--> 2024-01-27 王涛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301.html 1 杨帆:坚守在攻坚上产前沿阵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