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茹 杨力 特约记者 杨芳
科技攻关成果丰硕
超高温酸化缓蚀剂
设计了耐温≥230摄氏度的酸化腐蚀性能评价装置,基于“致密物化强吸附”理论,自主研发新型多环吡啶季铵盐类超高温缓蚀剂,220摄氏度、15%盐酸+5%有机酸条件下对P110钢片腐蚀速率控制≤20克每平方米每小时。
国内首个抗生物膜杀菌剂
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抗生物膜杀菌剂,杀菌率≥99.99%,抗生物膜率大于80%。已成功应用于西南油气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非常规气田,为微生物腐蚀控制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国内首创固定床二氧化硫
非再生催化吸附技术
在天然气净化总厂忠县分厂开展2000余小时现场试验,入口二氧化硫浓度5000—48000毫克每立方米时,控制出口二氧化硫浓度小于400毫克每立方米。2024—2025年将逐步分阶段在剑阁、磨溪等7座净化厂实施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
高精度气敏传感器加臭剂检测技术
自主研发可在线、可便携的加臭剂GC-FPD检测设备,6台样机已在华油公司现场开展了超过3个月的连续在线检测,实现燃气中加臭剂含量快速准确检测,保障了城镇燃气加臭剂浓度的精准达标。
高准确度气体称量及不确定度控制技术
开发低压(2兆帕以下)高准确度气体质量称量技术,天平校准不确定度及最小称量质量技术指标提升一倍,优化原级标准不确定度控制措施,实现对环境影响因素及电磁天平高准确度测量读数影响的量化评估,形成原级标准装置全量程0.05%的技术方案。
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自主合成的新型钛系锂吸附剂粉体饱和吸附容量达35.4毫克每克,达到文献报道先进水平。自主设计100立方米每天国内首套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试验装置即将建成投产,有望实现锂溴等主要伴生资源综合回收率≥70%,显著降低气田水处理成本。
标准化工作上新台阶
发布页岩气领域第一项国际标准
2023年8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7055: 2023《天然气 上游领域 滑溜水降阻性能测试方法》正式发布。这是页岩气领域第一项国际标准,也是天研院牵头完成制定的第7项国际标准。
石油天然气行业首个天然气领域
国家标准验证点获批设立
2023年11月,申报的石油天然气行业首个天然气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获国家标准委公示,2014年1月3日获批设立。该验证点是全国首批获评国家标准验证点的38家单位之一,也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唯一获批单位。
牵头起草的11项国家标准发布
成果转化实现突破
2023年,能特公司在积极维护内部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国内及海外市场,全年产值突破历史新高,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圆满完成。缓蚀阻垢剂等产品持续远销海外市场;油化营销工作在技术服务模式上开创了酸液总包的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有序高效开展配液及施工工作;防腐营销方面成功开拓了吉林油田、大庆油田腐蚀控制服务市场。
技术服务支撑生产
赴卢克公司开展硫黄回收现场技术服务
2023年11月,3名技术专家受邀赴卢克石油公司下属炼油厂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了装置操作理论及参数优化调整依据方面的技术难题,获得外方高度认可。
“胺法+CT-LOP络合铁法”成套脱硫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南充1井单井试采
2023年10月,自主研发的“胺法+CT-LOP络合铁法”成套脱硫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潜硫量大于6吨每天的南充1井单井试采,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中低潜硫单井试采新增了技术利器,加快了公司新领域勘探试采与增储上产步伐。
超高温酸液技术支撑蓬深6井酸压改造
2023年6月,自主研发的200摄氏度超高温酸液技术针对蓬深6井超高温、超深的储层特点和酸压改造需求,应用超高温酸液技术,一次性将储层顺利压开,进一步夯实了该项技术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为下一步深地川科1井储层酸压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含硫特色技术支撑铁山坡气田达产
2023年6月,CT2-19A缓蚀剂在铁山坡特高含硫气田成功应用,为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了中国石油自主开发高含硫气田的整体腐蚀控制技术水平。
耐砂泡排技术解决青海涩北气田
泡排作业消泡难题
2023年10月,针对青海涩北气田含砂泡沫消泡困难导致泡沫堵塞分离器、增压机进液等问题,应用耐砂泡排液体技术,累计在青海涩北气田7号站18口井开展泡排作业1020井次,解决了该气田泡排井的消泡生产难题。
络合铁脱硫溶液在长庆油田
实现国产化替代应用
2023年5月,自主创新产品CT15系列络合铁脱硫溶液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第三净化厂应用,取代了原有的进口脱硫溶液,应用后装置长期平稳运行,尾气达标排放,成本相比国外同类技术降低10%以上。
科技奖励再创佳绩
硫黄回收新技术获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1月,牵头申报的“炼油与化工领域硫黄回收新技术研发与工业化应用”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是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唯一的一等奖,也是天研院连续三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项标准获国家、集团公司标准奖
2023年3月,牵头制定的GB/T 37124—2018《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气体质量要求》等4项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集团公司第五届优秀标准奖一等奖。
机制创新引领发展
2023年12月,2023年度科研创新突出贡献奖评选揭晓,来自6个专业10名候选人获奖。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王彦然获特等奖。
2023年7月,设立“终身成就奖”,罗勤荣获首个天研院“终身成就奖”。
2023年5月,出台《天然气研究院进一步激发重大科技原始创新十条举措(试行)》,发布首届天研院“揭榜挂帅”科研项目。
2023年5月,发布《天然气研究院关于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质量的六条举措(试行)》,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组和知识产权工程师体系,分级式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生态建设 激发动力
天然气领域唯一国家市场监管
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23年8月,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牵头建设、天研院具体承建的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9月,天研院受邀作为天府新区企业代表出席第五届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开幕式,并作题为《绿色低碳天然气标准 助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荣获四川省天府质量奖提名奖
2023年9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莅临天研院对入围天府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现场评审。2024年1月,天研院凭借“基于NQI的天然气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质量管理模式,在天府质量奖申报多项环节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荣获四川省天府质量奖提名奖。
获得“四川省健康企业
(2023—2027年)”称号
2023年5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四川省健康企业创建结果的通知》,天研院获评“四川省健康企业(2023—2027 年)”。
三号书屋获评“四川省职工书屋”和“全国最美女职工阅读点”
2023年10月,天研院三号书屋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唯一入选书屋荣获2023年“四川省职工书屋”称号。2023年12月5日,三号书屋入选“玫瑰书香·最美女职工阅读点”,全国仅100家。
策划:谯华平 熊 钢
统筹:宋 彬 高大明 黄洪发
周 理 陈鹏飞
技术支持:李金金 谢 明 赵万伟
李一枚 邵 璟 何智勇
蔡 黎 何登华 闫 静
刘其松 李 伟 杨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