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方寸之间

□杨晓亮

对于常年奔波在外的石油人来说,“集体宿舍”是一个无比亲切又熟悉的词汇。我的集体宿舍是这样的,东南角有一张木床——因为宿舍里唯一的一扇窗户就在东墙,窗户下摆放着我的书桌,室友们知道我成天写写画画需要灵感,便不与我争这位置。

书桌的左侧,是我从网上淘来的简易书架,古今书籍陈列其间;右侧设一小几,壶杯碗盏、笔墨纸砚诸物,杂置其上……

这便是我的方寸之地,是我在工作之余的生活空间,更是供心灵栖息的驿站。

每天清晨,我是宿舍里第一个起床的,这是一天中不多的独属于我的宁静时光。此时,往往天还没亮,我会蹑手蹑脚地坐到书桌前,把台灯调到一个不影响室友休息的亮度,并从书架中随手取出一本书,开始晨读。

窗外一片漆黑,尘世的喧嚣尚未开始,我仿佛独自徜徉在无人的旷野,周遭纤尘不染、万籁俱寂,只剩下书页翻动时轻微的脆响。这个时候,与手中装帧精美的书册对视,是一种享受:嗅着若有若无的书香,让我心境无限开阔;那些储积在文字之中的智慧和魅力,似乎正等待我随时取用……直到室友们纷纷起床,才让我放下书本,走出“半山绝句当早餐”的沉浸,走进大步流星的工程建设之中。在这熙熙攘攘的集体生活里,能找到并享受那一缕独属于我的静谧,如此意境,总让我痴迷,从而乐此不疲。

午饭后,是我练习书法的时间。拂尽书桌上的浮尘,研一池墨,沏一壶茶,再用耳机里的轻音乐,把尘世间的一切人喧马嘶隔绝开来。我的呼吸会变作线条,随着古帖里每一笔苍劲的提按使转,流溢于纸面;我的思绪,会穿越时空,在每一行疏密急缓、浓郁枯淡之间,与古人共鸣。午休时间虽短、书桌空间虽小,却不妨碍我把古帖一一临摹,这其中最合我意的,还是文徵明的行书《陋室铭》。其宁静淡泊、沉稳内敛的书风与文章雅趣逸志的意境珠联璧合,每次临摹,总让我感同身受——悬琴挂剑、四库充栋的书楼高阁固然可喜,可眼前这陈设简易、只可容膝的案头同样安慰人心,能读书、能写字,能让我心灵得到宁静,何陋之有?

当天色黑尽,我带着满身疲惫坐在桌前,眺望窗外的万家灯火,属于我的那一盏,却远在千里之外。从事工程建设工作二十余年来,我的落脚之地早已换了无数次,而窗外那些不属于我的灯火却愈加通明。每念及此,思绪辄如泉涌,索性提笔以记之。

虽在他乡,可我的宿舍生活并不寂寞。房间里摆着电视机、楼道里放着乒乓桌,你刷抖音、他放音乐,电话此起彼伏、同事敲门串屋,集体生活永远不会让人落单,可即使再喧嚣,也不会影响我的写作热情。下班进屋还有十分钟开饭,就写十分钟;有时,书桌被室友借用,我就坐着小马扎靠在床边写;宿舍里实在人多,我就等大家都睡了,开台灯加班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如书桌不在大,笔畅则行。一篇篇作品在我的案头完成,并登上各级刊物,有的被各级平台转载,有的还拿了奖。可见,能不能出作品,和写作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说写作像是踮起脚尖跳舞的高光时刻,那么更多时候,人总是会脚掌着地正常行走。尤其作为一名工程人,每天都会面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不确定,我的生活也不会像文章中写的那样云淡风轻。

有时,下班回来已是深夜,我会在室友入睡后把灯关掉,一个人坐在黑暗的书桌前,什么也不想,就享受时间在面颊上缓慢触碰的酥痒感,这是躺在床上感受不到的。有时,我会坐十几分钟,甚至连坐几十分钟。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在这方寸之间,我看书、写作,安静地接纳自己,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 2024-01-18 杨晓亮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189.html 1 方寸之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