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翌日,天寒地冻,雾锁巴蜀。一群来自天然气净化总厂环境和质量计量站的净化女工陆续前往各净化公司,她们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完成尾气、锅炉监测比对以及产品气硫化氢、水露点抽样检测等任务。
“大家一视同仁,轮到谁,谁就上。”1月4日,又到派工时间,环境和质量计量站检测班班长周丽对下一周的出差人员和实验室留守人员进行安排。为履行冬季保供职责,确保居民温暖过冬,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她们已“火力全开”。
融合与创新
早在2022年底,班组融合的重磅消息一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面临提质增效的现实需求,大工种、大岗位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9月,随着天然气净化总厂“三定”工作的开展,环境和质量计量站原质量班与环境监测班合并成检测班,虽然两边人员一开始还有顾虑,有困惑,但大家还是很快融合在一起,同时掀起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与考证取证热潮。“同一批人出差,实现一专多能的同时还优化了车辆调派。”环境和质量计量站主任张晓云表示,“虽然增加了转型难度,但是盘活了人力资源,提升了质量效益。”
2023年,为适应“油公司”模式改革,环境和质量计量站紧跟天然气净化总厂步伐,推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行研发了一套可连通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的全新实验室管理系统。无论是建设5大模块,还是组建11个业务流程、287个电子表单、43个计算公式,大家分工合作,提供相应资料,仔细核对数据,并完成线上的任务接收与分配、设备领用与归还、表单录入与统计等环节。从传统线下纯手工操作到线上智能化管理,新搭建的系统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为全厂检验检测技术做好服务,也让这群净化女工有底气、有依托,以高质量工作应对各项挑战。
红装与白衣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高达百米的尾气烟囱,30米开外的脱硫塔、吸收塔、再生塔……处处都有她们的足迹。环境和质量计量站这群净化女工始终奔波在四川盆地各天然气净化装置生产一线,对工业废水废气、回用水、环境空气、噪声等项目进行监测,通过采集样品、化验分析提供报告,看护着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她们时而一袭红装穿梭于钢铁丛林,时而一身白衣奋战在实验室方寸之间。去年,环境和质量计量站共出具环境监测数据3万个、质量检测数据1469个,计划完成率达到121.9%和118.8%。参与生态环境部对项目检测能力验证工作,推进《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分析过程破乳剂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实施,开展LADR泄漏检测分析方法应用及攻关,提出大监督专项检查合理化建议7项,发现装置隐患并组织整改30余项。
老师与学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结合岗位需求和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检测班创新开展“大家讲标准”活动,邀请女工们一一登台分享拿手绝活。此外,“一对一”师带徒、月度双向交叉轮训、跟班定项专业指导、集中观摩上大课等方式也让队伍能力有了整体提升。
“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毫无违和感。”历经3次转岗的唐冬臻提到交叉轮训时深有感触。她是质量检测专业的老师,同时也是环境监测专业的学生,去年已取得双证。此外,她还拿下了天然气净化总厂检验检测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一名,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硫化氢检测能力考核中取得第一名,并且报考了技师。这一年,检测班女工有3人参加技师考评,5人获得双上岗证,有12人的上岗证上的检测能力有增项。
梅花香自苦寒来。检测班默默耕耘,积累沉淀的硕果,获得西南油气田公司2023年度金牌班组和五一巾帼标兵岗双项荣誉,诠释了作风优良、业务精进、奋斗担当、乐观向上的巾帼团队风采。冬日暖阳下,金牌班组奖牌散发着迷人而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检验检测队伍向着更高目标进发。(向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