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川
1994年的夏天,我背负着行囊,踏上了前往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草7井的路途。那时的我,满怀热情与梦想,期待在这座位于黄草山顶的井站,展开新的生活篇章。
从合川出发,经渝北,过长寿,坐车到黄草山顶,沿着山顶再走6公里山路,终于来到草7井。那一路的颠簸与曲折,仿佛预示着我即将面临的挑战。草7井,这个在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地方,就这样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起点。那时的我,初出茅庐,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憧憬。
站内的景象简单而整洁,两层楼房、采气树、分离计量装置,每一处都透露出石油工人的坚韧与执着。而站外,树林茂密,夜幕降临后,那股阴森之感让人心生畏惧,同来的女同学忍不住伤心大哭。大门门柱上斑驳的大字“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却让人肃然起敬。
山上物资特别匮乏,除了农民土里长的,都得到场镇上去买。离草7井最近的长风厂在山脚下,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军工配套企业,周边有许多售卖生活物资的小店。我第一次走下山去购买生活物资,蜿蜒曲折的山路漫长又艰难。耗时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我却累得无法自持,在路边呕吐不止。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十月,秋风微凉,父亲来看望我。他的脸上春风满面,然而,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内心酸楚。简陋的宿舍,艰苦的环境,触动了他深藏的情感。后来,母亲告诉我,一向坚强的父亲在离别后,独自一人在车上落泪。
除了我们四个新人之外,站上还有四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也是我们的师傅。在工作中,师傅们传授我们开关井、测真重、地质分析等技能。在下班后,只要有好吃的东西,他们总是会邀请我们一起品尝。只要有人回老家,总会给我们带来土特产。周边的村民特别淳朴,每逢喜事,他们总会邀请我们共享坝坝宴,让人心生暖意。师傅们的教诲、同事间的互助互爱、生活环境的友好,构成了那段时光的主旋律。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充满了温情与感动。草7井,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岁月,都会成为我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