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2日,深地川科1井492.13毫米+485.78毫米套管固井测井结果显示,该井固井质量优质率达到91.7%,合格率98.4%,创双鱼石区块同层位固井质量新高。
深地川科1井于2023年7月20日开钻,12月26日完成三开固井作业。
为做好该井固井施工作业,井下作业公司深地川科1井固井专家小组驻井,与相关单位实施一体化管理,靠前指挥,及时决策,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通井、举砂、泥浆性能调整和固井方案。井下作业公司研发中心联合本单位多个部门,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完成。
在工程技术方面,通过分析双鱼石构造同层位固井历史数据,结合三开实钻情况,确定安全密度窗口。使用自研固井设计软件模拟固井施工环空当量密度,下套管环空激动压力,优化浆柱结构和施工参数、固井方案。创新采用“先导浆+抗污染隔离液+冲洗液+加重冲洗液+缓凝水泥浆+快干水泥浆”浆柱结构,采用固井施工实时监测与智能仿真模拟平台指导施工决策,提高施工质量。
在工具和设备保障方面,结合实际个性化研发工具和井口密封装置,提前完成四新论证和先导性试验,制定《深地川科1井固井工具质量管控规范》,从原材料把关、生产加工质量跟踪、工具试验、储运及应用全过程升级质量管控。改造水泥车混浆系统,单车混浆能力提高30%。
在施工组织方面,强化细节把控,从水泥批次选择、陈放库存、取样、混拌监督、罐车残灰清理、上罐、配药水、隔离液等方面都实现了步步确认,水泥实验由责任人把关,甲方复核,可追溯性强。在地面施工时,通过地面节流摩阻计算和通井期间的现场实验验证,采用4条3寸管线作为地面回收管线,比常规方法降低地面节流压力80%。
在三开固井施工中,井下作业公司创新使用自研的SZHG24-23-25数字化固井储灰罐,是在原24方固井立式储灰罐的基础上增设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与在用固井施工数据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储灰重量计量、输灰速率监测、运行状态判定、地理位置跟踪等功能。在深地川科1井三开固井施工作业中,新采用的储灰罐对罐压、余灰量、输灰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可视化显示,为操作人员准确操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实现了平稳供灰、稳定水泥浆密度的预期目的。(杨川 冯予淇 曹乔黎 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