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镜头里的石油故事

刘冰 河南销售公司党委宣传部新媒体记者 从业13年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怀揣理想,用笔触和镜头记录精彩瞬间、传递石油声音,用真情实感讲述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力量的石油故事。

大家好,我来自大河之南、天地之中的河南。我的故事要从粮食讲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河南是全国小麦产量第一省,只要河南的小麦丰收了,国人碗里的主粮供应就有了底。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是河南的责任,更是河南的担当。而在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同时,服务“三农”、保供“三夏”,助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是中国石油的责任与担当。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中国石油河南销售公司的员工在田间地头守护“大国粮仓”,我也在麦收一线抢拍新闻素材。记者、摄像、导演,我切换着不同的角色,只为完成一件事情——用新媒体的方式展示石油形象、讲好石油故事。

2022年6月,我拍摄了纪实微电影《“粽”情三夏》,记录了一对石油夫妻的故事。

妻子杨丽是一名站经理,丈夫高伟旗是分公司派驻在叶县下马庄村的第一书记。拍摄的那天恰好是端午节,也是麦收正忙的时候。到了加油站,杨丽张罗着打油装车,我连忙跟上去。田间小路狭窄崎岖,只能骑着三轮车去送油。我提醒她路不太好走,她笑笑说:“不碍事儿,种麦时送化肥,麦收时送柴油,这些路我都熟得很!”

20分钟后,我们把柴油送到田边。我的镜头跟随着杨丽穿过麦田,将柴油安全加注到农机里。结束时才发现,我的脚脖子被锋利的麦茬扎出一片片像痱子一样的小红疙瘩,又疼又痒。

此时,远在150公里外的高伟旗正带着驻村队员到老乡家走访。2019年,公司资助村子里的贫困户种植了桃园,6月正是挂果期,高伟旗惦记着果园的收成。

忙碌的间隙,杨丽有些害羞地念叨起丈夫:“早上老高还打电话提醒我吃粽子,也不知道他这会儿吃上了没?”因为工作原因,他们两口子已经2个多月没有见过面了。

我还打趣他们,这个粽子之约很浪漫。可杨丽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往返了十几趟,最后一桶油送到地里时,天已经黑透了。得知老乡还没吃饭,她把同事给她带的粽子都分给了老乡们。

在下马庄村的高伟旗也是一刻都不得闲。查看过果园,给留守老人打扫完院子,高伟旗又帮着腿受伤的村民把玉米种上。

那他们的粽子之约实现了吗?杨丽,吃到了返程加油农机手送给她的粽子,而高伟旗吃到了老乡送来的粽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加油站的工作内容就是加油、售卖非油商品。其实他们也在为大家的幸福生活奔忙着。今年5月,河南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麦收时间从原来的13天缩短到5天。天一放晴,各地便集中力量打响抢收攻坚战。农机手日夜不停地作业,到了饭点都是对付两口。

于是,我们除了组建志愿者服务队送油到田间地头外,还推出了深夜食堂、田间便利店等创新服务。

平顶山叶县第7加油站是临近高速路口的一座乡村站。“三夏”期间,5名员工、8把油枪要服务近千台车,工作量是平时的3倍,但站经理李盘红依然坚持为农机手们免费提供晚餐。

晚上10时是夜间农机加油高峰,我守在加油站拍摄视频素材。李盘红边加油边招呼着农机手吃晚饭。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机手吃着地道的河南味道,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而我却不由地湿了眼眶。我有感于那个瞬间,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对石油人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最好肯定。

值得自豪的是,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用5天时间抢出了丰收!河南夏粮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再次稳稳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在我的镜头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基层员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声名显赫的壮举,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敬业却令人动容、催人奋进。我很庆幸,能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记录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可敬可爱的模样。

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石油精神流传在石油人的每一个微笑里、每一次奉献里、每一个故事里。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将坚守初心,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好作品,让新媒体宣传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声力量。

--> 2023-11-18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5477.html 1 镜头里的石油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