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挑战生命禁区

王川 塔里木油田融媒体中心记者 从业12年 个人感言 塔里木石油儿女跨越重重关山,选择冷月边关,扎根生命禁区,离家最远,离国最近!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基层干部员工时说:“大家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在挑战生命禁区,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为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西气东输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这句话一直温暖并激励着广大石油人。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故事,看看塔里木石油人是如何挑战生命禁区的。

故事一:爸爸在开会,爸爸没有空。

新疆天山南部的秋里塔格山,是世界级勘探禁区。外国人曾断言,没人能在这里取得高品质的地质资料。于是我在这里结识了一名物探老班长,记录下他率领物探队员合力攻坚的故事。作品的名字叫《生死178天》,主人公易加明,是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在这里施工,很多人都有命悬一线的经历。2015年1月1日是易加明53岁生日,当天他要飞渡塔里木河。正当他利用绳索飞渡到河中央时,腰间的安全绳突然滑脱,易加明坠入冰河之中。此时,他的儿子打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易加明接起电话,泪流满面。他说:“爸爸在开会,爸爸没有空。”天底下所有的父亲,无论自己遭受怎样的艰难困顿,都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家人。

易加明说,他夜里常常会被噩梦惊醒。每天早晨6时多出工,他会用手电挨个检查员工的鞋带有没有系紧。这里漫山遍野铺设了30万米的保险绳,每开辟一条羊肠小道,他都会亲自踏勘,一不小心,就可能粉身碎骨。

故事二:妈妈,我想你了。

在这里采访,我也有过多次危急时刻,也曾有过坠落山崖的惊险经历。有一次,在高40多米的山崖上,我脚下一滑失去平衡,跌落下去,停靠在一平方米左右的一处土台上,脚下就是几百米的深涧,身旁是一座土山。我双手抠紧山石,挪动了最艰难的2米距离,待我绕到山的另一侧,才发现4根手指的指甲都劈开了,浸着鲜血。这时,我看到前方二三百米处有一根安全绳在飘荡,但抵达那里,必须要爬过200多米长的山尖。山尖宽约1米,左右都是万丈悬崖,我尝试几次,浑身发抖,不敢爬。此时,天已擦黑,我经常在这里采访,知道一到天黑,就很可能有狼群出没。想到家中体弱多病的母亲,我咬紧牙关,死盯前方,艰难爬去。

等爬过山尖,我听到山下大声呼喊“王记者”。这是我一辈子听到的最好听的“记者”。我知道,这是生的希望。到了山下,我颤抖着身体,用生疼的手指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说:“妈,我想你了。”此时,迎着秋里塔格山刺骨的寒风,听着妈妈苍老的声音,我已经泪流满面。

故事三:离家最远,离国最近。

1982年,我出生于河南一个偏远农村。在河南老家,有一个习俗,过年没回家的人,吃饺子的时候,妈妈都会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摆一副空的碗筷。我在新疆参加工作12年,我的碗筷整整空了12年。每年春节,我都在塔里木万顷大漠里采访。

总书记视频连线的当天晚上,我正在沙漠腹地记录西气东输第一站员工的通管作业。此时,我们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每个人眼中都布满了血丝。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一遍遍观看总书记慰问的视频,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我们没有想到,工作在如此荒凉、如此偏远、如此不为人知的地方,总书记还能想着我们、念着我们、牵挂着我们。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充满了悲壮的牺牲。有一名女孩叫戴健,被山洪吞没,牺牲时24岁。和她一同遇难的还有一名19岁的男孩和一名20岁的女孩。我常常在想,当时的荒山野岭间,他们一定声嘶力竭地呼喊过自己的妈妈。可千里万里外,妈妈能否听到儿女的声音?每年春节,他们的父母也可能会在村口踮起脚尖急切地张望,却再也看不见儿女飞奔而来的身影。九进大漠的路上,40多个生命埋骨于寒风彻骨的南天山。

塔里木自古是荒凉之地,为了心中不灭的希望,一批又一批塔里木人从婴儿啼哭中走来,在父母白发前奔赴,跨越重重关山,选择冷月边关,扎根生命禁区。他们腰弯了,背驼了,鬓发白了,乡音变了,但心中的理想之火始终不灭。总书记说我们长期挑战生命禁区,任劳任怨,默默付出。每个塔里木员工身上都体现了这种高贵的品质。我在塔里木工作十几年,写了有几百万字,但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塔里木人离家最远,离国最近!

--> 2023-11-07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5339.html 1 挑战生命禁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