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寻 通讯员 卢亚锋刘成)10月30日,广元市剑阁县秋意渐浓,深地川科1井钻井现场干劲十足。目前,该井采用直径593.73毫米PDC钻头三开钻至井深2955.9米,在沙溪庙组平稳钻进。
深地川科1井是集团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四深”战略,在四川盆地部署的万米深地“超级工程”,对于探寻万米超深层规模油气资源,创新形成我国特超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推动我国油气工程核心技术装备能力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四川盆地第一口垂深超过1万米的井,深地川科1井地质结构复杂,全井从白垩系到前震旦系钻遇25套地层,区域泥盆系以下未开展过钻探工作,钻井工程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临超深、井眼尺寸超大、负荷超重、温度超高等多项世界级挑战,被业内称为全球首口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科探井。
勇,志之所以敢也。面对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与川庆钻探公司联合各兄弟单位,以安全钻井、科技提速等重点工作为核心,精心组织、精益管理、精细实施,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携手攻坚克难。
为应对纵向多达11套的复杂压力系统,该井科学设计全球首创的非标六开六完大尺寸井身结构,并备用八开八完井身结构以应对7500米以深未知地层复杂。
同时,西南油气田公司与川庆钻探公司成立以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现场实施领导小组,下设现场实施组以及地质工程一体化组、井控组、钻井液组等11个支撑组,搭建形成公司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首席专家支撑的高效架构,对钻井全过程给予细致精密的组织保障。
每天9时和16时,现场实施组负责人组织进行生产分析,安排接下来的工作。遇到关键问题,驻井专家召开“小专题研讨会”,解决疑难杂症。“每周二和周五,工程院DOC、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组也会与现场视频连线,分析已钻情况,提示下步工作。”地质工程一体化组杨兆亮介绍,通过与专家支撑组、现场实施组联合攻关,大家紧密衔接、提前预判、实时跟踪、及时分析、科学决策,确保日费制技术指令及时、准确、清晰,构建了多专业齐抓共管的现场高效实施机制。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工具保障、员工技能保障、应急保障六方面全方位发力,护航深地川科1井工程高质量推进。
针对深地川科1井钻完井作业可能面临的瓶颈技术问题,西南油气田公司与川庆钻探公司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立项攻关,目前已确立3项集团专项项目,部署8项局级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大尺寸井眼钻柱安全与钻井提速、长裸眼固壁、超高温高压装备仪器等关键技术。其中,大尺寸井眼提速及钻柱动力学方面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二开、三开钻进,取得良好效果。8月24日,深地川科1井完成635毫米表层套管固井施工,二开812.8毫米钻头钻至500米中完,下入635毫米套管顺利固井,创造全球812.8毫米井眼钻深最深、超大尺寸套管下深最深等多项纪录。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随着深地川科1井进尺数据不断增大,挺进地下一万米的征途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