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父子兵”逐梦南天山

□李政强 韩贵荣 摄影报道

在物探公司山地物探项目部民爆工程队下药组,有一个由一对父子组成的下药单元。工作中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配合默契、勇担重任;生活中他们是父慈子孝的典范,相互关心、体贴入微。

今年50岁的于立军是一名从业9年的下药组操作手,因为年长,同事们都叫他“老于”。即使山体陡峭崎岖,只要班组长安排下药任务,他都会圆满完成。他的儿子于元果今年23岁,是下药组的辅助工。2020年,于元果跟随父亲的足迹,从家乡四川江油来到塔里木探区成为一名物探工人,与父亲搭档组成下药单元。

10月6日清晨6时,新疆轮台县北部天山山脉南麓山区野外临时营地,于立军和于元果父子俩已经吃完早餐,准备乘车前往库车坳陷格架线二维项目A类高难山体下药区域开始一天的工作。

运输车在坑洼不平的盘山公路上缓慢前行,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轻舟。

9时10分,他们到达位于南天山山脉腹地一处无名山顶。下药井位位于陡崖边缘,从公路旁到达下药井位,需要拿铁锹和小锄头沿着陡坡修路。修路只能1人完成,十分危险。“这样的山我见得多有经验,我修路,你跟在后面当‘监工’!”于立军向于元果安排工作任务,语气坚定。

12时20分,父子俩到达下药井位,开始下药操作。于立军打开自证视频,调整好拍摄角度,于元果拿着量井绳入场进行量井,一边向井下放线,一边面对自证视频大声报出当前放线长度。随后,于立军手持药柱开始下药。下药完毕,于立果用铁锹铲起井位周围的沙石开始最后的封井工作。

“一下、两下……五下,封井……”于元果正要喊出“完毕”二字,原先站在自证视频后的于立军快步走到于元果面前,夺过儿子手里的铁锹又在井口上方加了三铁锹沙土,同时双脚踩实刚盖好的沙土。

“6032井位封井完毕!”面对自证视频老于高声喊道。

“井位下药质量直接关系到采集资料的好坏,你晓得不!”于立军严肃地对于元果说。

“我错了,下次我一定按标准来。”面对父亲的批评,于元果诚恳承认错误。

18时,工作结束,父子俩准备动身返回。在近乎90度的山路上前行并非易事,老于略显体力不佳,渐渐落在了后面。当他接近山梁准备双手支撑身体越过最后一处陡坎时,于元果伸出手示意于立军抓紧自己的手,拉他上来。

夕阳下,父子俩结伴远去的背影犹如南天山上最美的一道风景,温暖有力。

--> 2023-10-17 李政强 韩贵荣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5095.html 1 “父子兵”逐梦南天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