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硫水解率大于99%,反应温度低于国外同类技术40℃,成功!”2022年11月2日,羰基硫水解技术工业生产装置在天然气净化总厂万州分厂一次投产成功,可减少燃料气消耗100万方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320吨每年,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消息传来,现场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人们走上前去,恭喜该项目的负责人、来自天然气研究院的刘宗社。“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谢谢大家!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刘宗社动情地说道。
时光回溯到2018年,时值GB 17820-2018《天然气》刚刚发布,新规将商品气总硫含量由200毫克每立方米降到20毫克每立方米。含量一下降低了10倍,好比把成绩从60分的及格分提升到100分的满分,对我国当时毫无经验可循的天然气净化技术来说,挑战巨大。刘宗社勇敢接下了这个无人尝试的任务,他决定结合自己早期技术储备研发成果——申报羰基硫水解技术现场试验项目,将实验成果通过中试装置验证并推向工程化。
现场试验需克服常压下实验室干净气质组成与现场高压下复杂气质组成的区别,及装置长周期运转下催化剂性能稳定性难题,实现工程化应用并非易事。
日复一日,没有收获,但他从未言弃。两年间,办公桌前几十万字的参考文献、几万字的设计文件、改了N版的设计图纸已摞起半人高。
“对我们来说,遭遇失败是常事。虽也会沮丧,但排除错误的过程就是迈向成功的过程。”2020年5月,在克服系统升压过程管道裂纹、流量计失调等重大风险后,装置成功建压5.3兆帕。这意味着硫黄回收专业方向首次完成了从常压到高压的巨大挑战。
还未来得及高兴,装置能否稳定运行成了摆在这个团队面前的新关卡。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细致严谨实干出来的。”刘宗社神情坚定。在接下来的连续试验里,这支团队频繁往返于万州现场。刘宗社更一度驻扎现场试验数月,每条试验内容,他都要反复验证,试验分析数次以确保数据可靠性。因为来的次数过多,试验现场附近的小狗从对他狂吠到后来相熟摇尾,已把他当成了老朋友。最终,现场试验装置历经十余个苛刻条件试验和稳定运行16000余小时,获取脱硫工艺及分析数据20000余组,为工业生产装置设计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装置运行近一年,净化厂装置今年的性能考核结果显示,羰基硫水解率达到99.69%,反应器出口羰基硫含量小于等于0.3毫克每立方米,这标志着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天然气羰基硫水解技术获得成功应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科研创新的土地上锚定坐标,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久久为功的耐心,努力为清洁能源事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刘宗社,也是每个天研净化人不断科研攻坚的驱动力。(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