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烟霏
8月12日,《四川石油报》推出诗人殷常青的组诗《漫唱》,这是他正在创作的一部诗集的部分章节,这部诗集是中国作家协会今年的重点扶持项目,也是河北省重点文化工程。今日,《四川石油报》再次刊发他的组诗《石油之光》。常青授权《四川石油报》副刊首发这两组诗,体现了石油人四海一家的情义。刚读到《漫唱》开篇第一段,心中一颤,有如被电击般,瞬间炸裂,这是石油史诗的磅礴气势,是石油人血性中硬碰硬的英雄主义,是天涯明月,是圆月弯刀。
“相对于秩序,我更喜欢旷野的自在,/——大梦如斯,苍穹如盖,/一辆石油的运输车走在时间前面,/而我们爱过的人,都在生前身后死去,/像更深黑暗,卷起大地烟尘……”这是一支行走在历史纵深处的队伍,如黑白剪影。他们是谁?他们从何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
作为石油行业的诗人之一,常青的诗歌体现在思想的大气、情感的庄严。如仪仗队接受检阅,每一步,都踩准时代的鼓点,引出震撼灵魂的共鸣。诗意如野马肆意奔腾,干净利落,如风扫落叶,带着理想扬长而去。
诗歌之美,王国维把婉约柔和之美称之为优美,豪放雄浑之美称之为壮美。壮美体现在崇高,心生呼啸。常青的诗歌,并非简单粗线条的宏大叙事,而更注重细节的生动,更像一段色彩饱满的具有四维空间的视频。“钻塔上,巨大的落日在轰响,/平原上,黎明的光飞溅。”
常青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石油人集体情感的表达,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家国情怀。忠诚与硬朗,既是石油人的本色,也应该是石油艺术的底色。他追求的是重工业美学,坚信劳动创造美,人民创造历史,是直抒胸臆的使命与责任。“大地升起烟尘——/给老人以炉火,给孩子以白雪,/给祖国以滚滚的石油。”“钻塔像平原的一枚镇纸,/把黑暗压在身下。”
石油勘探的主战场不是在地面,而是在地层深处。“灯点到岩层里,古老的鱼看见更古老的海,/石油的波澜,自黑暗的尽头而来,/它将奔出时间的记忆,那无底的深渊……”每每读到这样的诗句,感受最深的是造诣与技术的炉火纯青,闪耀着哲学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