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侯学利: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一寸长的白发、褪色的工装、黝黑的皮肤、说话大嗓门,这是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安全防范做到位、工作不要讲条件,这是他对员工上岗的要求。他就是井下作业重庆分公司固井3队固井吹灰班班长侯学利。

1980年5月,侯学利成为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矿区的一名钻工。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暗下决心,要继承和发扬父辈扎实苦干、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3年后,带着“天当房,地当床”的情结,他到原川东钻探公司井下大队当了一名固井工,一干就是40余年,先后参与固井2200余井次。

有钻工经历的侯学利对于固井施工学得很快,一点就通。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一车一罐”“一车双罐”固井技术,到现在的集录器分配供灰固井技术,一路走来,他不断学习适应技术变化,经历了高强度人工固井到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是固井技术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他踏遍川东地区崇山峻岭,参与了规模开发卧龙河气田、发现相国寺石炭系、建设储气库等工作,在罗家寨、铁山坡高含硫气田挥洒了青春和汗水。

2019年,吹灰班的老员工陆续退休,新员工增多,急需一名有经验的人做好技术传帮带,侯学利担起吹灰班班长的责任。“要保证固井工作在3小时内完工,供灰系统是施工连续的关键,如果供灰出现问题,将造成油气井故障或者报废,损失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他向员工传递在固井供灰岗位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施工现场言传身教。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6名新员工很快能够独立上岗,他也成为固井3队带徒弟最多的师傅。

为了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在基地待令时,侯学利每天在管汇工房清理库存备料,保养供灰软管接箍,检查灰罐阀件和立式灰罐底座的安全性成为他的日常。他对7台供水潜水泵修旧再利用,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侯班长这个当家的,我们施工放心多了。”班上14名员工对此感受颇深。爱岗敬业对他来说不是一句口号,是“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的担当。侯学利用行动诠释责任,先后获得井下作业公司优秀员工、安全环保先进个人称号。

“他40年如一日,言传身教、兢兢业业,激励带动着青年爱岗敬业,发挥了示范作用。”重庆分公司固井3队队长周刚表示。

“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侯学利不时翻看手机里存放的工作照片,十分感慨。“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他说,希望能把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传递给青年员工,传递给下一代。(毛健)

--> 2023-08-19 毛健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4343.html 1 侯学利: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