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唐远茂)8月8日,立秋,川西北气矿苍溪天然气净化二厂阳光普照,高温下,净化装置区巡检人员正在开展日常巡检,生产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与巡检人员的对话声融为一体,一幅壮美的生产画面映入眼帘。据当班员工介绍,该厂当日处理天然气100万方,今年已累计处理天然气2.12亿方。
川西北气矿高含硫气田开发始于中坝雷三气藏,经历了试采、全面开发、上产、递减增压开采四个阶段,实现零事故、零污染的安全高效开发。经过40年开采,中坝雷三气藏于去年6月底关停,累计处理高含硫天然气超82亿方,生产硫黄67万余吨、含硫凝析油39万余吨,在上世纪80、90年代全力保障了成都片区民生和化肥制造用气需求,为川渝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经岁月洗礼,川西北气矿在实践中探索,闯出一条城市中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的路子,形成了特色技术系列及技术储备。相关科技项目先后获公司级及以上奖励14项,天然气净化现场试验基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各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公司科技成果奖13项。
在累累硕果面前,川西北石油人未曾停下前行的脚步。1982年,中坝天然气净化厂在高泉山上建成投产,开启了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加工技术的探索之路,一座又一座崭新的天然气净化厂巍然屹立,产量跑出加速度。
川西北气矿持续加大深层海相含硫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在川西北部“擒龙捉鱼”,继承和发扬中坝雷三气藏含硫气处理先进技术经验和高效开发技术,公司首个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超深高含硫气田——剑阁礁滩气藏试采地面工程于去年5月30日一次性投运成功,打造了公司设计优、建设优、运行优“三优”精品样板工程。
截至目前,川西北气矿已累计处理高含硫天然气超87亿方。其中,每立方米含硫量高达93.78克的剑阁礁滩气藏累产气4.69亿方,其成功的开发经验为后续铁山坡、渡口河—七里北等高含硫气田开发提供了有利借鉴。
该气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挖掘雷三气藏剩余储量,中坝雷三气藏关停一年之后有望效益复产。届时计划优选3口生产井,通过“小型脱硫装置+第三方运维+净化气就地销售”方式进行生产,预计复产后日增产气8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