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琳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朝诗人笔下的长安月,是否照亮了今人的情怀?
长安,那个闻名遐迩的繁华古都,仿佛是天地间最为肥沃的诗词之地,是一处生长天才、孕育文化的神圣之地。时长186分钟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将李白、高适等大唐诗人的传奇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从浩瀚诗海感受风云大唐,品味他们在时代洪流中饱满丰沛的情感。
狷狂不羁的“谪仙人”李白,他本想做盛世“大鹏”,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从仗剑出蜀、翰林供奉再到劫后余生,一生的浮沉激发了他举世无双的浪漫才情,书写无数传诵千年的伟大诗篇。
一度口吃的笨拙孩子高适,凭数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努力,终在暮年逆袭人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文能提笔,武定乾坤,雄浑大气的边塞诗,诠释了高适深邃的才情与毕生理想。
李白如“气”,高适若“骨”,电影除了生动刻画性情迥然的两位主角,王维、杜甫、孟浩然……教科书里耳熟能详的人物,也向我们走来。行云流水的诗文,如同明镜,映照出内心愁肠百转、豪情万丈的世界。他们如同群星,照亮大唐的辽阔土地和经济繁荣,也彰显了盛世人才的荟萃、文化的富足、气度的不凡。
当年迈的高适发出“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感慨,当一首首长安的诗词在大唐画卷中徐徐展开,孩童们齐声背诵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长安,这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理想之城,即使历经浩劫,高楼倾覆,诗词却如涓涓细流流淌至今,滋养着中华民族坚韧浪漫的精神。
诗人和诗文赋予了长安无尽的生命力。来自千年前的诗篇,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智识和韵味。只要诗还在,书还在,大唐的盛世就可以重现;只要文字在,文化在,中国人经历风雨却坚韧不移的精神就不会消逝。
文明在创新中发展,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追寻前人的脚步,用心、用情、用笔墨、用行动传承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诗为教,可以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