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涛
“中浅1井区今年累计超产2000万方。”7月31日,川中油气矿仪陇采油气作业区双合集气站员工梁潇查看生产报表后兴奋地说。
双合集气站是川中油气矿致密气中浅1井区的集输气站场,是原料气处理上载的关口要塞。站上17名员工中有10人是退伍军人,被称为“铁军班组”。梁潇正是这个“铁军班组”的一员。
梁潇今年33岁,在石油战线工作15年,先后从事采油、仪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2021年11月,双合集气站投产前夕,梁潇入选仪陇采油气作业区青年突击队员,到双合集气站参加“三查四定”工作。“连续奋战3天,配合完成中台108井组和集气站120多个仪表的安装、参数设置和现场调试。”第一次到双合集气站,梁潇就和战友圆满完成投产保运任务。“你不要走了,就留在我们集气站。”站长蒋勇不失时机地“招兵买马”,向梁潇发出邀请。
梁潇在信息化管理岗轮训多年,和妻子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令多少同行羡慕。但蒋勇的提议还是让他有点心动。
双合集气站信息化程度高,上下游工艺联动风险大。投运初期,一次市电闪停暴露了集气站员工连锁应急处置能力弱的短板。梁潇再次被派到集气站,全面负责站场自控和信息化系统运维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大家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大幅提升。“你莫走,就在这里当中控班班长。”蒋勇再次试图挽留。
“作业区正按照‘小机关、大井站’的模式改革,我到一线或许更有用武之地。”梁潇开始与妻子商讨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时正值天然气上产关键时期,仪陇采油气作业区发出了“到上产新区去,到更广阔的舞台去锤炼和展示”的倡议,号召全员踊跃报名支援重点生产区块。
梁潇正式加盟双合集气站,成为仪陇采油气作业区第一个从机关到一线的员工。“狭路相逢勇者胜。”去年7月,中浅1井区进入快节奏、高频率的密集投运期,梁潇和“铁军班组”克服持续高温、新井生活条件差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设备系统调试、生产数据录取、排砂排液监督、属地安全监管等工作。35天后,11口新井相继投产,“铁军班组”一战成名。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按照仪陇采油气作业区对员工跨区块大轮训的统筹安排,梁潇又先后转战角探1井、龙岗东线等多个重点生产区块,而“到上产一线去”的示范作用也开始升温。随着龙岗气田挖潜、角探1井扩容、龙兴1井排采工作稳步推进,谭雄建、蒋泽亮等一批青年退伍军人也主动申请,到更广阔的空间去锤炼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