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雷彪
让59岁的刘泽明最牵挂的是塔里木油田首口七开次井的钻井施工。6月19日,刘泽明参加塔里木油田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时说的那句“我为钻井付出了一切,钻井成就了我的一生”印证着他的石油人生。
刘泽明是新疆分公司90002队平台经理。扎根钻井一线43年,承钻了塔里木油田第一口总包井、第一口对外反承包井、世界最深救援井等多项品牌工程,被川庆钻探公司党委授予“新时代川庆铁人”荣誉称号,并被塔里木油田党工委命名为“钻井平台经理的楷模”。
学习刘泽明的事迹后,一名钻井工感叹:“这世间真有楷模,让我辈追随学习。”
要当就要当第一
1980年,年仅17岁的刘泽明通过外招进入钻井队。队上的师傅看他身形瘦小,都认为这娃干不久就会哭鼻子回家。
但刘泽明偏不服输,搬25公斤一包的泥浆材料累到手抖,睡一觉,第二天又满血复活出现在加料台。
除了肯干,他还爱钻研。有一次,他想研究一下备用泥浆泵的内部构造,拆完却装不回去了,只好找师傅在一旁指导,憋着一股劲把它装好。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工作半年的刘泽明就被队上推荐到矿区,成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这个荣誉不大,却激励了刘泽明的一生。就这样,工作3年半,他当上副司钻。满5年,又当上司钻。
矿区举办了两次技术比赛,刘泽明拿了两次第二名。大家开玩笑说他是“老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当第一。
1992年,矿区提拔29岁的刘泽明当副队长,他找到矿长说:“我不当副队长,我要在新疆干,在新疆我保证5年当上队长。”5年后,刘泽明从司钻岗位直接被提拔为平台经理,实现了“当第一”的诺言。
带队都成标杆队
6月5日7:30,刘泽明到营房洗漱吃早饭,再到井场转一圈,他说:“这样我对井下、设备、人员才能全都心中有数。”
这样的巡岗,刘泽明每天至少6次。当平台经理26年,风雨不改。正是有这样的责任心,刘泽明带过的3支队伍都成了标杆队。
1997年,刚当上70549队平台经理的刘泽明就遇上了吉南5井的长途搬迁。他以身作则带头干,坐沙漠车在老井场和支撑点来回颠簸,每天睡觉不到5个小时。全班人员看在眼里,队伍士气、责任心全被带动了起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吉南5井长途搬迁顺利完工,日产重油160吨,开辟了塔里木满北地区黑油勘探的新领域。
后来,70549队在哈得区块连续打的5口双台阶水平井,均安全高效完成,促进了哈得油田增储上产,这也让该队成为名副其实的标杆队。
2015年,在吐孜区块打丛式井的70507队钻井复杂不断,队伍管理涣散,刘泽明被紧急调任该队平台经理。他从树立员工责任心开始,逐步让队伍走上正轨。在后续作业中,70507队一鼓作气拿下吐孜102、103平台9口丛式井,创下多项钻井纪录。那一年,70507队被评为川庆钻探公司先进集体,刘泽明再次带出了一支标杆队。
2016年,刘泽明第3次临危受命担任90002队平台经理。他同样从培养员工责任心入手,让这支队伍再次焕发生机——承钻的克深132井创造了6项油田纪录;打成了世界最深救援井博孜3-K2井,创下博孜区块单日进尺最高等4项钻井纪录……90002队也成了塔里木库车山前风险探井的王牌军。
徒弟遍布各岗位
6月6日是刘泽明在井的最后一天。9:30,他在最后一次班前会上强调:“六开后的地层谁也没打过,要精细操作,严防卡钻。”
博孜25井是塔里木油田有史以来最难打的井,经常遭遇断层、漏失泥浆上万方等复杂。刘泽明坦言:“现在退休还真有点不放心。”他那颗迫切想要把钻井技术传承下去的心也愈发强烈。
90002队的李忠明曾在老家当过家电维修学徒,刘泽明向公司申请给李忠明换了岗位,让他能够发挥技能优势,在电气领域发光发热。李忠明也成长为队上的机电工程师。
吴智伟考取了国家二级厨师证,是继续在荒凉的沙漠戈壁当钻工,还是到繁华的大都市去干厨师?他一度陷入迷茫。刘泽明鼓励他好好干,还定制了培养计划,帮助吴智伟从一名钻井工快速成长为队上的平台副经理。
担任平台经理26年来,刘泽明培养了12名平台经理、16名工程师、20多名司钻。这群徒弟现在遍布新疆分公司各岗位、各队伍,成为支撑该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班前会上,90002队值班室里坐着川庆钻探公司劳动模范邬大勇、岳秋帆,川庆钻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钟郁等人。“师傅,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带好队伍、打好井。”钟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