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华
高考结束了,而少年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还记得2000年的高考季,夏日沸腾,蝉鸣聒噪。当成绩出来时,我只能上专科,虽然非常失落,但是,大山里的孩子也算是有机会能走出去了。本科落榜的第二天,班主任来家访了。老师非常惋惜,因为我的高考成绩确实不理想,这不是我平时的水平。班主任和父母也谈了很久,并建议我再复读一年,有可能我在高中还能入党。于是,我带着入党申请书和一腔热血重新走进了中学的校门,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那个时候对党的崇拜是热烈的,也可能是缘自于对父亲这名老党员的崇拜。我的父亲是一名工程老兵,他是在部队入的党。哪怕到了不惑之年,他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哪一年体能测试和工程施工中脱颖而出的;记得自己当兵不到一年就当了副班长,然后一步步地成长为班长、副排长;记得每一位战友的名字和特长。曾经,我特别羡慕奶奶和大伯有机会去北京探亲,他们为此自豪了一辈子。奶奶说,她这辈子吃过最好的食物就是在北京的招待所吃到的炒得油滋滋的五花肉、喷香的北方大饼。父亲总会笑眯眯的在旁边补充:“那时候村里都吃不饱饭,我们招待所也要粮票。首长知道你奶奶和大伯来探亲,拿出了自己的粮票,特地交代我,‘亏谁都不能亏了军属,一定要吃饱。’”首长还给父亲特批了假期,父亲就带着奶奶、大伯爬了长城、看了天安门。每次听他们讲,我都幻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去爬雄伟的长城,去天安门看升国旗。
父亲在爷爷弥留之际退伍回老家,在村里当了一名党支部书记。村里有任何事情父亲都是冲在最前面,乡邻有什么困难都来找他。有一年下暴雨,村里好多旧房子都在漏水,地里也积水了,再不排出去这一季庄稼也就没有收成。父亲连续几天都在外面组织乡亲抗洪救灾,挖排水沟,上东家西家补瓦片,他却忘记了外面下着大雨,我们自己房子里也下着小雨。父亲回家时,免不了被母亲一顿数落,他只是傻傻地笑着。那时候的我,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浸润下,一直坚定的相信,中国共产党党员就是这样冲锋在前、无所不能的。
补习的那一年,我更加勤奋地学习,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重要的目标,我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我想要入党的信念更加坚定。
2001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并在大学里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而让我坚定内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那时我在江油上班,江油是重灾区之一,频繁且震级不小的余震让我感到紧张,可脑海里却一直出现父亲在村里为老百姓忙碌奔波的身影。所以,哪怕心中怀着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我仍然坚守岗位,在工厂大门外的帐篷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每天到装置现场检查设备的宏观情况,每次余震过后对机动设备进行测量对中,记录数据,出现偏差及时调整。那段日子很辛苦,也曾偷偷哭过,但还是扛过来了。
父亲说,我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是啊,我也为自己自豪。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任岁月变迁,我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