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欢左手小心地拿着一块岩心,右手在上面细细摩挲,这双在阳光下略显粗糙的双手已经和这些坚硬复杂的岩石材料打了近十年交道。
彭欢是工程院油气井增产技术实验室增产工艺评价组的负责人,被评为西南油气田公司2022年劳动模范。
从行业新手到专业骨干
2014年,彭欢硕士毕业后来到工程院,一头扎进枯燥的实验数据和沉默的仪器设备中,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他积极查阅实验室前期项目研究报告,了解不同增产工艺模拟、入井材料评价等实验原理,调研国内外相关实验技术的研究现状。
当时,公司重点区块勘探开发逐渐深入,工作任务愈加繁重。为了协调好生产任务与科研学习,彭欢白天做实验,晚上搞科研,每天十一二点才回到宿舍,有时睡梦中来了灵感,他立马清醒,并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去年初,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展酸液、暂堵材料二级物资集中采购,彭欢带领实验室成员负责编写标书中的实验项目、评价方法和性能指标。他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在油气田开发评价技术一级工程师韩慧芬、有着20多年酸液实验评价经验的黄成惠和苏军倾的协助下,彭欢找到破题之法,确定了3种酸液和4种暂堵材料现场应用的关键指标,为公司储层改造入井材料的优选和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从行业新手到专业骨干,面对这样的转变,彭欢说:“想提高技术就要埋头苦干,始于设想、基于论证、成于实践。”
用技术妙手支撑生产
随着公司勘探开发不断深入,油气井增产技术实验室作为储层改造的“先遣部队”,任务量越来越大。2018年以来,彭欢统筹协调各项实验,年均实验井从20余井次提升至60余井次,年均实验从1000余套次增至4000余套次。
2021年7月,彭欢接到需明确致密砂岩压后出砂来源和制定技术对策的任务。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对比,他仅用一周时间就确定其来源为压裂石英砂回流。因为国内外有纤维预防支撑剂回流的案例,彭欢本以为很快就能给出技术对策,谁知却接连受挫。
彭欢发现,加入纤维后出砂量减少了,裂缝导流能力也降低了,影响了气井产量。他对10余种纤维进行单一、组合评价,一天一小计,三天一小结,周末不停工,历时3个月,先后否定了14种方案,最终确定致密砂岩纤维防砂的最佳组合,给出了防砂效果好、导流能力伤害小的方案。
“立足室内,支撑现场”是彭欢的工作思路。从页岩气到页岩油,从火山岩到致密气,从龙王庙到灯影组,从增产工艺到储层保护,他的实验对象覆盖了公司勘探开发热点及难点领域。
“文能懂原理会分析,武能做实验辨规律。”在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实验中,彭欢带领实验室成员加深对储层的再认识、机理研究和数百套次室内实验评价,解决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支撑形成“多簇射孔+高强度加砂”主体压裂技术,在秋林区块现场测试中取得了井均测试产量由每天5.1万方提高至46.7万方的飞跃。
集众人之能攻克难题
彭欢常说:“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合众人之力做大事,集众人之能克难题,这是彭欢解决工作难题的法门之一。
去年,为了高效推进储层改造实验评价工作,彭欢和实验室技术骨干牵头成立了针对不同领域的5个攻关小组,实现“室内实验、方案设计、现场施工”的共同参与,为公司重点区块的实验评价、方案设计等作出积极贡献。
彭欢特别善于发掘他们的优势。在撰写致密砂岩出砂来源分析和对策研究论文时,他与精通绘图软件的贾宇成讨论如何把数据转换成图表,请擅长摄影的周玉超拍摄记录实验现象,和科研经历丰富的苟兴豪博士探讨论文结构,请留学归来的李亚天帮忙校对翻译质量……大家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历时7个月,这篇SCI论文被成功录用,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提高了工程院储层改造实验技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彭欢还特别喜欢帮助新人。“第一次申报专利奖时我心里没底,彭欢一遍又一遍指导我修改申报材料,最终成功获得集团公司优秀专利奖。”实验室技术骨干王良说道。
奋楫扬帆风正劲。彭欢表示,将一如既往精研增产、实干争气,为公司“上产500亿”贡献青春和力量。(张丹丹 何怡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