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拓宽用人选人视野,全力抓好人才库建设,为作业区人才培养、遴选、使用、管理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近日,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作业区经理王小丹再次强调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成都输气作业区承担着成都、德阳、资阳3市19区的天然气运营和长输管道管理任务,履行着成都市90%的输供责任。随着“油公司”改革持续推进,成都输气作业区近3年退休员工达40人,骨干人才快速流失,发展破冰艰难。两年前,成都输气作业区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我们的创新课题《大口径高阀孔板提升工具的研制》获得输气管理处QC成果奖。”玉成站青年站长邓超对此很兴奋。成都输气作业区二级技能专家陈蓉萍把青年员工纳入课题团队,鼓励他们敢想、善思,从课题编写、集体讨论到现场实施,营造聚众人智慧解生产难题的良好氛围,这也为员工快速成长开启了直通车。
成都输气作业区以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积极组织宣讲,将员工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将学习课堂搬到生产、维保、工程现场,结合生产实际一一对应指导;通过课堂集中培训、送外培训、技师包站、跟岗锻炼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立体式培养,促进员工的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推进中,近20名青年员工走上值班站长岗位,6项创新成果获输气管理处奖项,8人获得技师及以上职称,2人获得“成华工匠”称号,1人获得“成都工匠”称号。成都站青年站长丁弘悦当选成都市人大代表后,提交了《如何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提案,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认可。这也为该作业区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夯实“平安输气”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