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比邻而居

□李绍华

1983年,我们一家人跟随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从冬雪飘飞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对当时8岁的我来说倍觉幸福,上学路上不必再忍受寒风刮脸,坐在教室里也不会再有握笔写字手指皲裂的痛苦,唯一不舍的是那甜润饱满的山西大枣。

油建四大队是父亲新的工作单位,父母忙着熟悉新的岗位,我忙着熟悉新的环境、新的玩伴。

四大队,位于泸州市瓦窑坝四公里困牛山上,紧邻长江边。江边坡地上种满了桂圆树,八、九月桂圆成熟,沉甸甸地挂满树枝,晶莹剔透、饱满多汁的桂圆很快让我忘却了失去山西大枣的痛苦。

小孩子都是神秘世界的探索者,很快我不仅有了自己的小伙伴,还熟悉了周遭的环境。

四周垒砌的砖墙将单位与旁边农村隔离开来,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有员工食堂、员工澡堂、幼儿园、电影院、医务室……

清晨,天色微明,厂区门口就开始热闹起来,附近的农民拿着自家产的时令蔬菜、喂养的鸡鸭、新鲜的禽蛋、熬夜捉的黄鳝泥鳅等来到厂区门口叫卖。

讨价还价声、吆喝声、问候声、鸡鸣鹅叫声……热闹不已。直至太阳揉着惺忪的睡眼慢慢升起,大家各自带着收获回家,上班的上班,下地的下地,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门口的热闹即将散去时,厂区的敞篷货车一路鸣着喇叭送我们去5公里外的乡镇小学上学。若是晴天还好,如若下雨天不小心溅了路边行人一身泥水,不管大人小孩都会愤恨地抱怨几句。

在村民眼中,围墙里的人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日子安逸而舒心,令人羡慕。时间久了,围墙里和围墙外的人慢慢熟络起来,有的还因彼此投缘而相互认作亲戚。亲戚之间自然是要相互走动的,你来我往,彼此熟悉了各自的生活环境,也明白了各自的不易。

后来,当村里的人与围墙里的人发生矛盾时,亲戚或亲戚的亲戚就会不遗余力地劝解,“不要吵了,她老公常年在外守井,一个人照顾一家老小不容易。”“你也不要再说了,农民起早贪黑挣点盐巴钱也不容易……”明事理的人给了台阶就下,一场纠纷就在相互理解中和解。下次,早市遇见,大度地往她的菜篮里塞上一小袋红薯,“昨天才从地里挖的,拿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她一边道谢,一边趁其不备将钱放进她的箩筐里,转身快速离开。“我不要你的钱,送给孩子们吃的……”她拿着钱边喊边追赶,终究没有追上。

小孩子最早感知冰雪消融带来的暖意。甚至,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从前,经不住肚里“馋虫”蛊惑,顺路偷摘一个橘子,伸手掐一颗桂圆……总会招来一顿责骂。而现在,如若假期在乡间田埂地头晃荡,便会有村民主动招呼,“王师傅家的幺儿,你们不摘两个橘子尝尝吗?”

温暖的阳光下,金色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小孩子的内心早已挣扎纠结,听见地里忙农活的村民招呼,忙不迭声地道谢,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向早已垂涎的金色橘子。

和村里的同龄小孩成了朋友,我们会像大人一样邀约他们到厂区来玩儿,一起坐幼儿园的滑梯、一起荡秋千、一起看坝坝电影……童年的时光不仅陪伴彼此无忧度过,也打开了孩子们了解另外一种生活的大门,让那时幼小的我们在其间,学会了宽容与爱。

光阴更迭,岁月流转。现在,单位已经迁址成都华阳,周边的农户大多已经去城里买了房。

那一处曾经无比喧闹繁华的地方,如浩瀚星河里的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成为了曾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段温暖的回忆。

--> 2023-04-27 李绍华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2986.html 1 比邻而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