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梅
晨光熹微,白沫江静静流淌。4月18日清晨7时,与平落古镇一江之隔的川西北气矿平落集气中心站开始忙碌。装置区三甘醇循环泵前,站长朱伟蹲下身,仔细记录分隔器技改运行情况。“别小看这改动,每年能减少1吨三甘醇消耗。”朱伟神色自得。
安装机油、三甘醇分层收集密闭储液箱,这仅是他带领班组开展的多项小改小革之一。
朱伟是中心站“四工”站长,同事眼里的“万金油”。他的抽屉里整齐摆放着4个工种的从业资格证书——增压工、维修电工、巡管工和高级采气工。
采气专业需要多面手。回想过去,朱伟感慨颇多,“技多不压身,这也丰富了我的成长经历。”
精抠“巴骨肉”
吃饭睡觉也在想措施
55口气井、197公里集输管线,平落集气中心站是邛崃采气作业区最大的天然气集输枢纽。2020年,管辖范围扩编至7个乡镇,刚履新的朱伟压力沉肩。
平落坝气田和邛西气田部分气井开发逾30年,产能递减严重,老井挖潜无异于从骨头缝里抠肉。朱伟走路吃饭睡觉,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抠”产能。
去年盛夏,持续高温达40摄氏度。朱伟早出晚归,工衣干湿交替,后背全是盐粒。他穿梭在无人值守场站,记录开井数据,调节压力产量,摸索气井动态,一待就是一整天。
“平落19井、20井间歇气举,平浅3井增压生产稳定,平落2井利用平落8井套管气间歇注气。”中心站管辖的间开井、重点井生产制度和气井动态,朱伟都如数家珍。
去年3月,平浅14井、21井探索平衡罐泡排工艺。“由间开变常开,两口井已累产气约140万方。”朱伟时常脑子里抠、心底里算。
去年,他和同事累计优化12口井生产制度,提出5条合理化建议,深挖24口气井潜力,间开井累计开井400余次,年度增产气500余万方,成功抠出了“巴骨肉”。
精益效益点
从“土专家”到创新带头人
创新创效是平落集气中心站的优良传统。“小改小革也能当专家。”朱伟带领站员一直在努力。
根据标准,脱水装置三甘醇循环泵允许漏失量为每分钟5至8滴,漏失量虽小,但可能造成甘醇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不断摸索、反复论证,朱伟利用边角料自主设计一种机油、三甘醇分层收集的密闭储液箱,实现机油和甘醇有效分离,成功将收集漏失的三甘醇回收至地下储罐循环使用,每年创经济价值1.2万元,节约漏失废液处置费0.66万元。
去年,朱伟带领班组结合脱水装置运行情况,开展系列提质增效研究,先后采用干燥机与空压机同步启停、重沸器再生温度优化等多项改进措施,实现脱水装置年节约运行成本13万元。
近年来,中心站员工先后完成修旧利废、“五新五小”成果12项,参与研究的“阀门轴承压盖的拆装工具和装置”“高压点火棒”获国家专利,“便携式清管球监听报警器”“整体式压缩机气门拆卸专用工具的研制”等成果获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QC成果奖。
精诚“家”文化
自主管理连获红旗班组
随着“中心站+无人值守井”管理模式的持续推进,平落集气中心站管辖范围广、人员多,工作量骤然升级。
“可以,没问题!”这似乎是朱伟的口头禅。一个井站一个家,想要干好安全生产,首先要把握“家里人”的思想动态。
朱伟作为大家庭领头人,不管班员来自哪里、性格怎样,他总能通过班务会、餐前会和大家愉快交流,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关爱传递班组的大温暖。
中心站还创新推广井站“二三四五”工作法,将企业管理大制度优化为班组管理小方法,逐步实现班组自主管理。
管理制度有了,如何提高员工干事创效劲头?朱伟以学为先,实施日训、周考、月练的培训模式,帮助员工制定学习计划,班组内开展“一对一”技能帮扶。近两年,井站员工在川西北气矿技能竞赛中获得2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
今年,蝉联西南油气田公司六届“三基”工作红旗班组的平落集气中心站刚过30岁生日,朱伟有幸见证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五一”劳动节前,朱伟珍惜地捧起鲜亮的红旗班组牌匾,心里留下的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