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野 何龙
4月17日凌晨1时,物探公司钻井工程中心四队位于阳霞的野外驻地内,直升机联络员易辉正根据野外班组反馈回来的信息,仔细登记直升机当天要投运物资的数量。
与降低搬迁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应运而生的,还有物探公司山地物探项目部直升机联络员这一岗位。直升机联络员是收集一线班组吊运物资投放坐标、协助直升机驾驶员规划飞行路线的“桥梁”,因此大家又称他们为“飞管员”,他们的工作地点也被称为“航站楼”。
一小时后,再次在电脑上确认信息无误后,易辉才揉揉略微发红的眼睛放心睡觉。
3月下旬正式启动的迪那—吐东三维项目位于天山南侧,施工面积994.94平方公里,工区海拔介于1080米至2150米之间,最大落差接近700米,高难山体占比23.48%,直升机作业在保障生产效率和进度安全两个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日的6时30分,易辉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直升机吊运有两怕,一是怕沙尘天气能见度低,按吊装作业要求,能见度不能低于200米,否则看不清下方投放点;二是怕大风天气,山谷间的气流太湍急的话,会给直升机的飞行带来风险。为此,易辉特意安装了一款天气预报适时软件,能够精确到每10分钟做一次天气变化提醒。
9时整,他来到“T3航站楼”,也就是3号物资集聚点。这里位于开阔的戈壁滩上,距高难山体群直线距离约7公里。直升机将从这里把物资吊运到一线班组。
轻微的扬尘让远处的山峰好似蒙上一层薄薄的黄纱。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易辉和驾驶员商量让直升机试飞一次。五分钟后,对讲机传来直升机驾驶员的声音:“气象条件和环境符合飞行要求”。
9时30分,吊装开始。第一趟吊运的是4Z15乔选寿机组。“他们在山上已经半月有余,本来两天前就该对他们进行物资补给,但受沙尘暴影响,不得不推迟。他那个班组就剩两个馕饼外加一小桶矿泉水了。”谈起每个攻坚小组的具体困难,易辉如数家珍。
“水、方便面、汽油、动力机、钻杆……”易辉与其他工作人员将这些东西一一过秤,直升机每架次有效载荷不能超过600千克,所有物资都要靠人工一点点搬运到吊装网上,一趟作业下来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尽管戴着耳塞,头顶直升机的轰鸣声依然震得人头皮发麻。很快,对讲机里传来“物资已完成投放”的消息。
3时10分赶往1号“航站楼”,20多公里的路程易辉也能打个盹,一到生产现场就立马变得生龙活虎起来。重复着秤重、搬运等环节,一直到快19时了,当天的吊装工作才结束。
“今天我们完成了40架次吊装作业,不仅把前两天因沙尘暴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了,还保证了野外一线班组正常的生产、生活所需。”在回营地的车上,易辉嘶哑着嗓子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