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整理书单

□沈军

记得那天有寒潮。

重庆飘雪,成都天晴。双城两重天。冷是真的冷,道是无晴却有晴。

正好收拾2022年的书单。

最先读的不是小说,是《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书信的方式,向世人讲解了十二招“略萨宝典”。其中,说服力、风格、叙述者空间、时间、现实层面等招数,可谓登峰造极,已臻化境,读来大有乾坤,妙不可言。

《西南联大国文课》是西南联大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论语》《左传》《史记》,到沈括、李清照、王国维,到胡适、鲁迅、茅盾、巴金,再到杜甫、陆游,所选著作,笔酣墨畅,旷烁古今。七十多年后,重庆纪录片导演徐蓓拍完《西南联大》,感叹那段特殊时期的特殊历程滋养了自己。

偶然刷到“说书人”周恺,冲着“四川方言”,读了其首部长篇小说《苔》。恢弘的叙事,筋道的笔劲,自如的铺展,十足的张力,竟然出自一个“90后”之手,吓人一跳。

趁居家,看《苏东坡新传》(上),作为学术著作,新传,新在文字典雅,诗文翔实,史料详尽,自有见地。作者李一冰洋洋洒洒,用70多万字的笔触,展示了不一样的苏东坡。

相比汪洋浩瀚的《尤利西斯》,《自我流放:乔伊斯小传》连书都算不上,然而,这本附赠的小册子,却被当成打开《尤利西斯》神秘宫殿的钥匙。“为什么读不懂,我们却依然放不下?”或许,这就是名著的,更是文学的神奇。

余华“在岛屿上读书”时,我捧起《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杂文集,依然保持了戏谑而锋利的风格,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余华始终目光犀利,洞察人生。难得的是,书末附有《兄弟》创作日记,和《第七天》之后,两篇番外为原著成功补缺,算是意外之获。

继续居家,读《无性别的神》。这部被称作当代西藏文学里程碑的作品,主题宏大,语调清丽,气韵温婉。作家央珍笔下,藏女央吉从贵族小姐到红衣尼姑的命运,尽管跌宕起伏,却总有一束光,伴着她孑然前行。

虹影暌违多年的全新长篇小说《月光武士》,写的是重庆故事,准确说是重庆往事。这部关于少年窦小明的成长小说,相对本身的气场与文字的底蕴,偶尔蹦出来的重庆话,和那爬不完的梯坎,那没日没夜向东流的长江水,让我觉得熟悉、甚至亲切。

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让我意外大于惊喜。吴里人,笔名李一白的“70后”过气作家,照样是厂矿子弟。一如既往,路内保持了笔下主人公的窘迫与焦虑、悲凉与沮丧,如同一根刺,狠狠扎在字里行间,让阅读的人心潮起伏,悲中带喜,笑中含泪。

班宇的九个中篇合集《缓步》,故事跳脱,落笔沉稳。

依然混读,杂,乱,不表。未读完的,多,闷,不表。

午后收拾完书单。成都的天依然晴着,重庆的雪依然落着。

--> 2023-04-20 沈军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2879.html 1 整理书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