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0日至12日,页岩气研究院工程师吴涛通过川南页岩气科研共享云研究泸州区块页岩气储层,他在自己的电脑上,运用专业技术软件查询分析区块的物探资料和周边完钻井的数据,还能查看储层岩石照片。他说:“依托这个共享云,用三天时间完成了过去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川南页岩气共享云是一个地质工程协同研究云,由页岩气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于去年3月开始设计,今年初进入调试阶段,4月正式投入运行。
川南页岩气共享云部署在中国石油西南区域数据中心,包含3个子系统。其中,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库汇集了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勘探开发页岩气过程中收集的生产技术数据、实物样本和分析实验的图片、重要科研成果的相关资料;科研信息平台支撑宏观部署、技术决策,用于选好区块、定好井位、钻探好井、压裂好井、管理好井;生产建设指挥系统以压裂远程技术支持中心为主体,重在保障科研与现场相结合。
川南页岩气共享云集数据储存管理、技术软件共享等功能为一体,集纳地质工程一体化特色技术和方法、主流技术软件。科研人员可通过共享云远程查询信息数据、调用技术软件等。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研究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建成了“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川南页岩大气田,探索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特色技术和方法。
此前,用于研究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流技术软件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科研技术人员排队轮流上机操作使用,机器不停歇,人也不能正常休息。如今,运用川南页岩气共享云收集四川盆地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实践资料,集成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特色技术方法,构建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一体化研究、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一体化迭代的科研生态环境。
据页岩气研究院总地质师石学文介绍,培育深层页岩气的高产井,迫切需要地质工程技术一体化迭代升级。开展大数据分析,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推进智能页岩气田建设,是川南页岩气共享云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 (张译文 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