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压裂队的记忆

沙丘上寻找信号

接管线

井下作业苏里格分公司的老基地

把泡面当宵夜

压裂车队伍

蹲在路边就餐

夜间等待

苏里格金黄的秋季

雪中的压裂现场

□向之昕 文/图

细数起来,离开压裂队已有四年了。每每回忆起那些起早贪黑的岁月,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而是大家一起推工程车、睡仪表车、吃夜班饭……这些艰难又温馨的画面,几乎占据了这段记忆的全部。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压裂人,在颠簸的土路上,说笑话、讲趣事、谈理想,透窗而来的朝霞与夕阳把每个人的背影都刻画成了独特的轮廓,鲜明且唯一,充满激情和希望。

“麻黄素厂后500米,你拐个弯进来就看得到门了。”这是我2015年来到井下作业苏里格分公司报到时听到的第一句话。老基地的地址不好找,但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都熟悉。因为偏僻的缘故,20块钱不打表,成了乘出租车去基地的统一价格。

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人烟的地方,驻扎着一支充满烟火气的小队。若你住在乌审旗七马路附近,那就会经常看到一辆白色的仪表车带着整齐的压裂车队,从全是低矮平房的驻地有条不紊地驶出,消失在绵延到沙地的远方。这支身处塞北荒漠的压裂队,每年都承担着超过5亿方新建产能的任务。无论烈日寒冬,抑或是充满窒息感的沙暴来袭,只要有任务,他们都会迅速整装出发。

印象中我的第一次上井,是一口大通径桥塞工艺的水平井。由于存在交叉作业的缘故,转层期间等待泵枪下球的时间基本都在三小时以上。塞北的风是凛冽的,寒风时不时卷起砂砾,把裸露在外的脸打得刺痛,当我狼狈躲上车避风时,却看着大伙都有说有笑向井场外走去——漫长的等待太无趣了,倒不如抓住收集苏里格秋季美景的最好时机。穿过井场,踏在满是落叶的沙土上,落日的余辉将沙丘染得金黄,看着他们的背影,似乎这里的每个人都和这幅“画”融为了一体。现在回想起来,内蒙古的自然风光一定是大家能坚持留在这里的其中一个原因。

白天的等待很诗意,夜晚却不那么好过了。遇到泵枪遇阻或起爆不成功,压裂队等待至深夜的事常有发生。毛乌素沙地是出了名的温差大,深秋的夜间气温也能降至零下。如此恶劣的环境,大家除了偶尔的抱怨,却依旧喜欢排坐在室外,摆上几句龙门阵,分享几件身边的趣事,慢慢等待着从基地送来的夜班饭,如遇送饭车来迟,一碗泡面也能成为最香的宵夜。

来到队上后,我还吃上了以往没有吃过的一餐——早午饭。有时由于头一天夜里的暴雨侵袭,往往要等待至正午前,道路才会恢复至安全行车状态。而这时大家便会选择提前把午饭吃了,以便到达井场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再因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这样的习惯至今都还保持着,已成为压裂队的标志性一餐。

每年到了11月,苏里格的冬季保供战役便会准时打响。冬季生产的严峻形势更是给原本就紧张的生产进度加了码。井场的第一场雪也会在这时应景而来。零下20摄氏度的大雪天里,为防止管线内部液体冻堵影响第二天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宵循环管线的工作是必须做的。两人一组,每隔半小时一次的循环,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正常开泵前才结束。

除了雪地施工,雪中行车也是必须要经受的考验。经验丰富的司机们,遇到被大雪覆盖的坑洼路面,也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记得有次在距离井场不到30米的地方,因为路面凹陷的缘故,工程车陷入雪泥坑内动弹不得,大雪纷飞,正当我们手足无措时,试气队的小伙子们拿着铁铲跑了过来,和我们合力将车推出了雪坑。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甚至完全无服务的情况也是毛乌素腹地的特色,大家漫“丘”遍野找信号的状况也常发生,“这个沙丘矮了,你去那边试一下,说不定就能打通电话了。”

每到这时,填饱肚子的任务只能被迫在路边解决。当地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多变,风沙吹来的时候,喝一碗特色的“沙汤”也再正常不过。每到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含笑而过,早就习以为常。

春季暴雨、夏季烈日、秋季沙暴、冬季大雪,这里四季都充满了挑战。几年的时间里,我很幸运,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同吃同住,遇到难题一起上,遇到美食一同享,和大家有着同样的经历。有时有怨言、有情绪,但大家都选择自己消化、适应,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

现在的我虽然已从压裂队离开,但仍以另外一种方式关注着他们,希望能继续见证他们创造更多的辉煌。

--> 2023-04-01 向之昕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2652.html 1 压裂队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