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超 特约记者 李和
截至3月7日,光伏面板只有62平方米的攀枝花钒钛园区配气站分布式光伏项目,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首个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已经安全运行534天,总计发电24000余度,节约标煤2.948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842吨。项目虽小,但对于新能源业务刚起步的西南油气田公司来说,犹如初升的朝阳,照亮了油气田的“双碳”之路。
当今世界能源体系加速向低碳化演变,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各国政府提出“碳中和”目标和多元减排路径。
在全球“碳中和”的推动下,以壳牌、道达尔、bp等为代表的石油巨头纷纷发布企业转型战略,开启转型之路。集团公司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提出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推动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作为集团公司最具成长性的地区公司之一,西南油气田公司有使命有责任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
2021年3月5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召开首次新能源业务工作会,完成新能源业务的顶层设计、新能源业务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实施攀枝花川港钒钛配气站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为西南油气田新能源发展开了个好头。2022年,西南油气田公司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双碳与新能源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完善了管理体系,形成“规划牵头、业务主导、院所支撑”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西南油气田资源、管网和市场优势,全力打造“天然气+”五大业务链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
但是新能源业务起步晚、新能源资源禀赋差、技术力量薄弱、外部竞争激烈,困难当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如何破题?
作为川渝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西南油气田公司深耕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60余年,开发安岳气田、突破蓬莱气区、上产页岩气、攻坚致密气、推进高含硫气田,取得多项突破和重要进展。天然气将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发展新能源的最大底气。
当前,国家正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天然气发电的运行灵活作为补充,氢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天然气制氢,锂、钾、溴等天然气伴生资源有着极为丰厚的商业价值,同时在天然气的集输过程中,余压资源十分丰富,压差发电潜力巨大。2022年,一批项目提速落地,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带来新气象,气电热氢深度融合的绿色产业结构一步步变成现实,新能源发展的路线清晰可见。
这一年,天研院自主研发熔融催化体系实现天然气裂解联产氢气和高值碳材料,攻关掺氢输送材质评价及分离技术,大力支撑西南油气田公司氢能产业链布局。
这一年,川港公司投资建设了自贡市目前最大的充电站项目自贡方特恐龙王国汽车充电站,实现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充换电业务方面成功突围。
这一年,磨溪X210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先导试验工程、川中龙王庙组气藏气田水提锂中试装置先后成功投运,标志着西南油气田公司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
这一年,天然气净化总厂万州分厂、榕山输气站、万州博赛铝等生产场所余压发电建设项目,多个技术路线评估验证余压发电技术规模化应用可行性。
这一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份,不断扩大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合作伙伴,为油气田新能源事业发展积累经验、沉淀技术、锻炼队伍。
与此同时,西南油气田公司还以节能降耗、优化结构和清洁替代为抓手,利用自身林地资源,选取重庆市丰都县方斗山农场3200余亩林地开展林业碳汇项目,获得首张碳中和证书。
西南油气田公司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新能源,以发展智慧谋划新能源,以主动姿态拥抱新能源,坚定不移走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点点微光,汇曜曜星河。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双碳”之路渐行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