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博文
“哒……嘀哒……嘀……”每次聆听这首世界名曲《流浪者之歌》时,我都不禁会感慨万千,在小提琴那独具特色的演奏中,描绘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吉卜赛流浪者的世界,吉卜赛流浪者无处安身、命运多舛的遭遇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世事纷争无处不在,但为了活着、为了理想,也更为了心中的那份不甘,吉卜赛流浪者仍在守望内心的阳光。
穆特和弗雷德曼两位小提琴大师的演奏,分别诠释了不一样的《流浪者之歌》。被誉为“小提琴女神”的穆特,演奏这首曲子时展现出非凡的气势,如暴风骤雨般摧枯拉朽。而细腻之处又婉转迂回,飘若游丝把乐曲中萨拉萨蒂想表现的吉卜赛人放荡不羁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演奏个性强烈,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但正因为她以女性视角把女性的哀怨表达了出来,有一种悲伤、悲凉、悲戚之美。
弗雷德曼琴音准确而富美感,造句清丽脱俗,是一位非常拥有个人魅力的演奏家。在演奏《流浪者之歌》时,弗雷德曼高超的演奏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色听起来粗犷且苍劲,如泣如诉时又散发出应有的力度,那种绝美的琴腔共鸣令人深为震撼。其中,对小提琴中音区的演奏技巧甚有特色,音色扎实饱满,表达出了悲愤、悲壮、悲怆之感。
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但在无常中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力量,却一直在每一个吉卜赛人的心中保存着。即使现实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们也会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前面有石头落下来,他们就闪身躲开;前面有河流阻挡,他们就纵身跳过;倘若跳不过去,他们就从水里游过去;若是河水流得太快只能随波逐流时,那就漂到哪里,哪里便是他们的人生。
演奏《流浪者之歌》更多需要心到手到,这是文化、阅历和天赋融汇的结果。现在很多人会认为乐器演奏是高雅文化,听不懂欣赏不来。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由于其对大众的普遍适用性,它们或多或少都能引发世人的感慨。生命本就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探索无限的可能,就有可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赴山海,静待一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