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4日14:00,在川西钻探公司遂宁共享保障库,一辆满载物料的货车即将出发驶向自216井施工现场,库房主任肖新春向驾驶员认真叮嘱着路途应该注意的事项。与此同时,几台笔记本电脑在库房会议室里一字排开,七八名材料工正对着上月钻井队领用的材料清单逐一核对与签认。
共享保障库成立于2019年7月,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待储包括钻采配件、泥浆泵配件等在内的20大类1000余项物资,年出入库物资总量达3500批次以上,现已成为该公司在川渝地区钻井现场生产物资保障的重要单位之一。
近两年,随着该保障库人员结构老龄化,加之公司一线钻井工作量增加以及面临数字化转型等原因,各项工作的应对捉襟见肘。“当时想了很多办法解决,最后决定安排钻井队材料工到库房帮忙,收效甚好。”据该公司物采中心副经理陈治斯介绍,公司材料工岗位原本只负责钻井队物资管理,在2021年2月,共享保障库率先在物资结算期间尝试采用材料工集中办公模式,共从钻井一线召集了8名精兵强将专门负责ERP系统操作,极大解放了库房人员劳动力。集中办公期间,材料工们通过互相交流与提醒,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处理,更节约了大量返工核对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该月ERP系统结算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结算准确率更达到100%,实现了零差错目标。
2022年,在初尝材料工集中办公甜头后,该公司将此办公模式常态化且在原基础上全面升级。目前,该保障库除库房原有人员外每日均保持有10余名材料工集中办公,涉及内容不仅局限于以往每月物资结算,更多涵盖包括钻井队日常物资管理、辅助库房收发料以及开展员工专业能力培训等多个项目。
今年以来,共享保障库已累计物资出库65批次,入库274批次,配送物资15车次,配送井队20余队次,配送总里程达4千余公里。(吴育杰)